以平凡之身 赴诗海之约

我学历不高,只读到初中,却对诗词有着一份刻进骨子里的偏爱。早年在外打工,奔波忙碌间并未细察这份心意,直到生活中那些与诗句重合的场景出现。某个瞬间,一句古诗竟会不自觉从心底冒出来。起初以为是记性好,后来才恍然明白,原是对诗词的热爱早已融入血脉,深深烙印在脑海中。偶然瞥见侄女初中课本上的古诗词,那些凝练的文字更让我着迷:读罢上句,下句仿佛自自然然流淌而出,一句诗便是一幅鲜活景致,寥寥数笔便将华夏山河的灵秀尽数勾勒,短而精悍,余味悠长。

这两年工作清闲了些,闲暇时总想着重拾当年课本里的古诗。可惜初中所学有限,多是七言律诗与五言绝句,一度以为古诗的世界不过如此。直到后来在网上接触到高中阶段的名篇,尤其是《春江花月夜》,读完只觉神魂都浸在那空灵的月光与花海之中。诗中忽而转向人生叩问,“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岁月流转无休,江月亘古如斯,那份跨越时空的怅惘与哲思,让我深陷其中。而“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两句,更显特别。古代诗歌对时间的描摹不计其数,唯有这两句,似让古今思绪相通,现代的我们,竟也有着与古人同样的叩问。许是意境太过贴合心境,共情之下,不到两天我便将全诗熟记于心,背诵异常顺畅。

而后又邂逅了白居易的《长恨歌》与《琵琶行》,才知一首诗竟能铺陈出如此完整动人的故事,比荧幕演绎更显真切直白。白居易的文字朴实无华,却能织就出宏大深邃的世界,于我们普通人而言通俗易懂,毫无拗口之感,又藏着流传千古的智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道尽知己相逢的惺惺相惜;《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则绘尽绝代佳人的倾城之姿,这般华而不媚的诗句比比皆是。抛开帝王与贵妃的身份,我亦愿信“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愿这份未能尽善尽美的情愫,能在另一个世界圆满相守。

再读李白的《蜀道难》与《将进酒》,更被他的才情与气魄所折服。《蜀道难》中,上天入地、悬空湍流的艰险,未临其境却如在眼前,让人对那奇绝山川心生无限向往。而《将进酒》则藏着最洒脱的人生态度,“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的疏朗快意似从九天倾泻而下,是上天赋予的灵气;酒为媒介,让他的灵魂与天地融为一体,不再拘泥于世俗的金钱外物。他仿佛是上天之手,代写人间胸臆,让不懂生活真味的人猛然顿悟。

后来挑战《滕王阁序》,起初只觉生僻字满篇,文意晦涩,别说背诵,连读通都费劲。好在不肯放弃,找了许多资料逐句揣摩,待读懂其中深意,便彻底沉醉在“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之中。仿佛自己化作滕王阁上的一缕风,与王勃并肩而立,在平行时空里共赏那穿越千年的盛景。而“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两句,更让常年在外打工的我感同身受,游子的漂泊与乡愁,在诗句中被精准道破。理解了意境,背诵也变得轻松,不到一周便已能背会写。

读诗途中,也常为那些英年早逝或身不由己的才子惋惜。王勃年仅21岁便离世,诗词造诣已然登峰造极,若天假以年,不知还能留下多少千古绝唱。还有“诗鬼”李贺,一句“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一个“煎”字道尽岁月对天才的磋磨,读来令人心头一紧。或许天才的世界,本就带着几分孤高与苍凉。但他亦有豪情万丈、英姿飒爽的一面,“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文人的笔堪比利刃,两句诗便让热血男儿激情澎湃,恨不得立马奔赴疆场收复失地、一雪国耻。

最近又读懂了南唐李煜,他是君王中最好的诗人,亦是诗人中最无奈的君主。他的心思本不在朝堂,命运却将他推上龙椅。“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同样的月光,却早已时移世易,亡国后的诗句里,满是对命运与故国的怅惘,也让后人对他多了几分偏爱。听说南京有一座李煜的墓,真假难辨,却总有人带着酒与他的诗句前往。或许文人的共情从无时空阻隔,人们想告诉他,亡国从来非他的过错,不过是生不逢时,是生在帝王家的身不由己,愿他在另一个世界能抛开遗憾,随心所欲,多写些洒脱自在的诗篇。

如今,我又将目光投向曹植的《洛神赋》。谢灵运曾言“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这般盛赞之下,其经典可想而知。虽尚未深读,却早已被“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八字俘获,愿在古诗词的世界里慢慢探寻,解锁更多惊喜。

中华历史长卷中,优秀的诗人与诗作还有太多太多,以上不过是让我触动最深的几篇。想必还有无数绝美的句子,等着我去发掘、去共鸣。其实诗词的意义,从不在于书面上的文字符号,而在于那份跨越千年的共情。读诗时,能与古人的思绪同频,与他们的心境契合,这份无需言说的默契,便是最珍贵的收获。现代人再难写出这般意境,或许是时代变迁,或许是自然景致不复当年纯粹,但中华千年沉淀下来的诗词瑰宝,值得我们代代传承。

人的肉体终会消逝,但诗词承载的诗人灵魂与精神,却能跨越时空滋养后人,让我们一次次为华夏文化的璀璨与山河的壮丽而折服,永远记录在文明的长河中。古诗词的美,恰似一幅源远流长的画卷,越品越醇厚,越品越能体会到古人超乎寻常的智慧与情怀。或许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活得更纯粹,早已达到了超然物外的境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