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长假,去新开业的万达影城看了一场电影。近些年来,在外面观影的次数屈指可数,在家上网就可看了。不过在影城看片确实是一种享受:富丽堂皇的影厅,舒适宽大的坐椅,绝妙无比的音响……,就是票价不菲。
回想起来,小时候看的电影也不少,现在许多老演员年轻时拍的影片我大多看过。在那个年代,是如何看到那么多片子的呢?
包场电影。那会儿学校经常组织学生看电影。小学时,我们都是看上午最早的那场电影,不会超过八点钟。早早的,背着书包到影院门口集合排队由老师带领入场,以班安排座位,开演前还要唱歌。我们把电影里的人分为“坏蛋”“好人”,看到“坏蛋”被“好人”打败,全场就鼓掌叫喊,看到“好人”受难,就哭声一片,看完后排队回校上课。那时看的都是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同学们最喜欢这样的集体活动了。《狼牙山五壮士》、《烈火中永生》……许多革命党人的光辉形像尤为深刻。《闪闪的红星》里的“潘冬子”,至今还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假期电影。那时候看电影是我们假期生活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小伙伴们相约一起去看电影,一毛钱一张的学生票,在当时问家长要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那时一部片子影院要放映好多天,等不及换放下一部新片就又想去看了。记得有部电影我连看了三遍,片中的好多台词我都记熟了。有许多片子我看不太懂,看了《雾都孤儿》、《百万英镑》、《巴黎圣母院》……不少的外国片,《摩登时代》让我记住了滑稽大师卓别林。
露天电影。那年代部队晚上常在营房大院放露天电影,有时候会让地方群众进去看。我家离营房不远,几乎是每场必看,遇有不让进的时候,住在部队的同学会在营房门口领我们进去,那些同学可神气了。我坐在群众的人群里,一束光射在白色幕布上,看到了放映员现场操作,幕布后面也坐着人,他们说看到的是相反的,感到好神奇。解放军(那时我们这样叫)都整齐地坐着一动不动,部队放的都是些打仗的片子《南征北战》、《英雄儿女》、《上甘岭》……,我崇拜军人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看电影是我小时生活的一部分,那时候看过的电影对我的人生成长有重要的意义,是我的启蒙教育,使我长了不少知识,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很怀念那时看过的电影和儿时的美好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