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点high
起因是大过年的感冒
然后在家呆了四五天基本没出门
看到心理研究学会有活动
正好出去散散心
听了阿曼老师的课
回来认真地列了一生要做的50件事
越写越兴奋
一兴奋就睡不着
决定看会书平静一下
……
我怀疑我心脏功能出现老化
就像老了的机器
一打开就关不了一样
啊啊啊我需要休息
下面是今天的读书笔记——
熟悉写作技巧的畅销书作者常常会用一个清晰的行动规则,如“练习1万小时成为专家”“21天养成好习惯”等来激发你的行动。
但是对于究竟有多少人能够坚持1万小时,1万小时是否真的引向成功,坚持1万小时的关键节点,以及1万小时练习的本质是什么却置之不理。这些畅销书作者略过不谈的细节,恰恰是科学着墨最多,也是对人们提升自我最有帮助的地方。
∝————————
实际上艾利克森的研究报告强调的也仅仅是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而已,而非1万小时这个魔术数字。心理科学史上从来不存在一个所谓的1万小时定律。
∝————————
1万小时定律究竟有哪些问题呢?
&首先,不同专业领域的技能习得时间与练习时间并不存在一个1万小时的最低阈值。
&其次,成功与练习时间并不完全成正比,天赋虽然在其中不起决定性作用,却也会是一大影响因子。一些体育项目更是会对身高和身材有要求,这类身体特点上的差异,更不是时间和简单的练习可以弥补的。
&再次,练习的成果并不与时间呈正相关,这一点,也取决于练习方法。
真实的心理科学研究表明,成为专家的时间往往随着不同的专业技能领域而变化。
∝——————
事实上,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的核心观点是,那些处于中上水平的人们,拥有一种较强的记忆能力: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正是区分卓越者与一般人的一个重要能力,它才是刻意练习的指向与本质。
如果说专家和准专家们已将自己的大脑升级了,工作记忆内存条可以同时调用一块SSD硬盘来当虚拟内存用,那么那些专业领域的新手们往往还是在使用小内存跑。
幸运的是,进化给一般人留了条路。这种长时记忆能力,艾利克森认为是与具体领域相关的,并且通过他所说的刻意练习可以习得。只要你努力,经过几十小时到成千上万小时不等的艰苦努力,就能买来那款可以被工作记忆内存条调用、当虚拟内存使唤的SSD硬盘,即长时记忆。
∝——————
一般人怎样才能买得起那块硬盘?
刻意练习的任务难度要适中,能收到反馈,有足够的次数重复练习,学习者能够纠正自己的错误。
∝——————
多数不靠谱的成功学选择了错误的练习方式,虽说喊的口号是刻意练习,但实质并不是刻意练习,因为它们没有激活长时记忆能力。比如,下象棋的次数毫无作用,10个1万小时,也成不了国手。
但是,如果看着已经发表的棋谱,然后推测国手下法,这种刻意练习方式,就是往长时记忆硬盘里面攒SSD硬盘:存储关于象棋棋谱的组块。
说白了,就是不过脑子的1万个小时练习,全是无意义的重复。
关键在于:这1万次小时的练习,要有阶梯式的难度,而且要有更有效的学习技巧和方法,你可以看到自己的一次又一次水平的提高和进步,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