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上学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关于孔子的介绍,其中里面提到他最重要的思想是“仁”,当时对这个一知半解,后来在通过阅览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一书中,有了更确切的理解。
在介绍孔子关于人性的章节中,首先提到了“直”,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真性情,称之为直。人的真性情犹如美女先有巧笑美目,然后可以施以粉黛。所以孔子注重人的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恶虚伪,尚质直,所谓“直者内不以自欺,外不以欺人”。
那为什么有的人做不到呢?孔子以为人怕不感谢我的付出,所以事事揣测别人的需求来说话和行事,结果不是真性情的体现,而是变成功利性,最后巧言令色,成为了曲者,孔子引以为耻。
而有些狂浪不羁的行为,虽然不合中庸之法,但也是真性情的流露,所以亦可取,所谓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可恨。
孔子接着提到了礼,礼有两种意思。一是兼指一切风俗习惯,二是表示人之行为之规范。
孔子认为真情流露有的时候会偏向,或者过多,恐怕会引起不好的后果或者影响,所以又必须用礼来约束之,颜渊谓“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是也,也做“克己复礼”。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人之性情之真的、而又合礼的流露,称为“仁”。人之真性情合礼的流露,并且能够推己及他人者,称之为“仁者”,就是我们常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