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谅,内心深处最美的花
体谅,是一朵花,一朵开在心灵深处最美的花。
体谅,是一朵莲,像大地的眼,温柔、深情,目光随一阵清风,爱抚这冷峻、奇崛的世界。
一、体谅,是设身处地的理解
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门下食客几千人。
有人向孟尝君汇报说,一位门客爱慕孟尝君的夫人,“此人太不够义气,阁下何不杀了他?”
孟尝君说:“悦人之貌,渐生爱心,此亦人之常情。”
喜欢一个人的美貌,渐渐地萌生爱意,这是人之常情。
孟尝君,一位公子,手握生杀予夺大权,站在礼法的制高点。
但他却将自己放在一个普通人的位置,用一个平常人的心理去体察门客。
体谅,设身处地的理解。
他不去恶意揣摩门客心理,不认为那是对权势、地位的冒犯,而认为那是人皆有之的爱美之心。
对人之常情的体谅,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是对内心隐秘的美好情感的呵护,包容。
过了一年,孟尝君招来爱慕夫人的门客:“我与卫君有布衣之交,我已替先生准备好车马钱币,您去报效卫君去。”
这是孟尝君对人心最深最重的体察:爱而不得,日日受着折磨,还不如带着一份祝福,一点伤感,一份美好的回忆,悄悄远离,去寻找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艳遇。
体谅,是人内心最美的花。
二、体谅,不动声色的体贴。
邢岫烟在大观园和迎春住在一起,因为家贫,常常被迎春屋里的老婆子、丫头们欺负。
宝钗一直暗中体贴救济,从不让人知道。
有一年早春,天未暖,岫烟为了买点心应酬迎春屋里的老婆子、丫头们,将棉衣当了。
宝钗知道后,让岫烟拿来当票,将棉衣悄悄取出来,又悄悄地送给了她。
当母亲薛姨妈问起时,宝钗没露一点口风。
豪爽的湘云想为岫烟打抱不平,也被宝钗坚决制止。
贫穷是万恶之源。人在贫穷时,心酸,卑怯,自尊又敏感。
帮助穷人,不宜居高临下,大张旗鼓。
人处在贫穷境地,本已没有多少体面,帮助他,不要伤了他的体面。
宝钗帮助岫烟,一直在暗中,悄悄进行。
“悄悄地进行”,是对岫烟自尊心的呵护。
穷人的自尊心如玻璃花瓶一样,轻轻一击就碎了一地。悄悄地呵护,如一双柔曼的手,轻轻地捧握着你。
“悄悄地进行”,一片真诚可鉴:所有的帮助都是为了让你安心接受,平静、坦然地生活,不因贫穷而煎熬,不因势利者的欺凌而慌乱。有尊严地活着。
体谅,不动声色的体贴,像春风,拥抱你,驱走你的寒凉,却又无影无形。
三、体谅,对世人皆苦的悲悯。
网上几句话: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图碎银几两,
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惆怅。
这几句话流传甚广,道出了世人为了生存的辛酸与无奈!
有了权力、财富,是否能逃脱这世人皆苦的魔咒?
《万历十五年》一书中写到:万历虽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但在实质上却既柔且弱,没有人给他同情和保障,即使是他母亲,也常常有意无意的把他看作一具执行任务的机械……
世人是眼前的悲苦,他是遥远时空里的孤独。
蒋勋在评价薛蟠时说:他是个可怜的孩子。一个富二代,父亲早死,母亲宠溺,缺乏管教,即使打死人他都不用做什么,这让他越来越放纵,根本没有机会反省自己,只有在放纵、闯祸的路上,一路飞奔下去,直至无人替他收拾。
世人皆苦!
九十多岁的画家黄永玉在回顾一生的经历时说:我死后碑上要打五个字:爱、感恩、怜悯。
爱我所爱,感恩一切美好的遇见,怜悯一切受苦难的以及制造苦难的人。
梁实秋先生对顽童用爆竹吓唬自己,心里有怜悯:他没有较好的家教与玩具。
黄永玉怜悯那些制造苦难的人,怜悯他没有好的修养,怜悯他的一生黯淡无光,怜悯他心灵的不觉醒……
这种怜悯,带着一种站在空中看凡尘,站在现在看过往的超然与淡漠。
体谅,是对世人皆苦的悲悯,是感同身受的伤痛,悲哀,有原谅,有温度,有诚意,有握手言和。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他的环境、阅历、见识、修养、财力决定的。
不论好坏,对错,只有体谅。
体谅,是对世人皆苦的悲悯。
四
体谅,是人类的心灵之花,是开在心灵深处,静静散发幽香的花。
体谅,源于爱,像上帝一双眼,饱含温暖与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