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完《终于有人把“教育内卷”讲明白了》这篇文章后,使我感触最深的是教师得把目标定位精准且高远为上。
视野开阔又高远。好的教育应该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发自内心具有热情的事情,然后去实现它,走向自我实现。而不是把教育作为一块敲门砖、一个功利性的尤其是短期功利性的工具。所以,真正重要的是发展自己应变的能力。只要你有能力,你都有可能就业,这和考公务员完全不一样。如果你还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去考公务员,只知道这么一招,却看不见在独木桥之外有广阔的道路可以走,而你看不到、不了解,被自己的视野所局限。
幸福目标准定位。当下我们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什么?在“后普及教育”阶段、在互联网时代、在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当中,一个人真正成功的评价是什么?是幸福,能够获得人生的幸福——这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如果我们能够确立这样的价值观,把幸福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的话,我想我们今天的很多行为都会改善。也就是说,更大程度地尊重孩子、信任孩子。让孩子去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去敢于冒险、敢于探索、敢于进入各个不同的领域,去经历他们自己的未来,这种做法是更接近于幸福的目标的。
内心喜欢是首选。青年一代的职业感和新的社会需求正在出现,家长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要用自己那些顽固不化的、上一代人的虚荣心,去绑架孩子的选择、孩子的未来,给孩子一个自由生长的空间,让孩子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一个人只有相应的空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能够获得人生的幸福,才有可能做得更好。过去说要追求能力,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追求卓越,追求成功,成功是比学历更重要的指标。但是今天我们还可以往前走一步,且敢于挑战自己,在坚持中坚守初心不改。
正如周国平所说的“幸福就是你找到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把它变成你的职业。你喜欢做的事,你八小时都在做,当然很幸福,八小时之内就幸福了。假如还能找到一个你喜欢的人,跟他(她)一块生活,那你八小时以外也幸福了,二十四小时都是幸福的。”我们只有把视野放开阔,目标定好位,又发自内心的喜欢着去做事,哪还有不成功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