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四章思维导图
二、学习心得
王博士在《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建议40讲》的第23篇文章中曾经说过,“信息化课堂便是在这样的[数据产出→决策→教学活动→数据产出→决策→教学活动]循环中不断前进”。
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对于教师而言,几乎没有真实数据产出的,偶尔教师会通过清点学生举手人数或者通过学生的点头与面部表情来收集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问题的反馈,这个时候的教学决策通常是依赖于教师理论的学习、实践的经验积累、“师傅”的言传身教、自身的教学感悟等。教师很难发现隐性的学习细节,比如安静内向学生的学习表现波动,班级某些同学在特定知识点上的动态差异,或者学习伙伴之间潜在的相互影响等。
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课堂上教师通过简单的数字终端就可以快速的收集到学生反馈的数据,所以信息化教学促使教师教学决策从"基于经验"向"数据驱动"转变。
陈蕾老师在书中第19和第20篇文章中都提到了数据对课堂教学的改变,对比了同样的课程,有无数据对老师课堂教学的影响。陈蕾老师在本章中运用了大量的课堂实例来反思自己当下的教学决策,提出可以优化的教学改进点。对于常态化开展信息化融合政治学科教学已有6年经验且身经百战的陈蕾老师,面对层出不穷的数据依然会有措手不及和懊恼的时刻,那么对于刚刚步入信息化教学门槛的教师,课堂上面对产出的大大小小的数据,又要如何快速做出决策?如何透过数据去反思自己的课堂决策,进而找到可以改进的教学点呢?
其实这些都跟“数据感”有关系。什么是数据感?其实就是教师对数据的敏感度,是课堂数字与教师决策之间的联系。教师可能更关注的是,数据感从何而来?数据感并不是一个直观的物件,它是存在于教师思维中的一种即时反应,它也没有办法一蹴而就,而唯有通过教师自身在课堂上反复刻意的练习才能慢慢练就。
希望每一位麻吉星教师都能成为一名有优秀数据感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