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01 从生命存在本质意义谈起
02 为什么学习却是反人性的?
03 系统1和系统2
04 应试教育难出高效学习者的真相
05 超越人性和智商:理性学习
06 如何「反人性」地学习?
正文
01
—
从生命存在本质意义谈起
如果我们从生命的「存在」这个问题开始谈起,那么必须绕不过的一个问题是:是什么定义了我们的存在形式?
一个基础的答案是:能量和信息,构建起我们的生存的两个底层状态。
能量,确保我们能够维持基础代谢和生理活动;
而信息,决定了我们怎么认识这个世界,怎么构建各种层面的「认知模型」,并且以什么样的方式获得生存的空间和状态。
能量和信息相辅相成。信息帮助我们获得能量,而能量反过来,为我们获得更多信息提供物质基础。
远古时代我们通过掌握动物出没和植物生长的信息,获得食物的能量,农业社会里我们通过播种耕种的信息来获得能量,到了现代社会我们通过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来获得在社会中进行交换的能量。
但是,人类真正得以摆脱低级的生存状态,不断地获得发展的基础,就是通过「信息」,正如生物学家WernerR. Loewenstein所说的:
生命真正在进化的是以各种形态和载体存在的信息。如果有那么一本指导生物进化的手册的话,我想,里面第一句话大概应该是这样的:应使你的信息更丰富。
生物学家WernerR.Loewenstain
当然,生物学家的视角,是从生物通过基因的信息编码的方式,把遗传信息传递下来的方式来诠释生命的存在的。但是,如果我们把话题缩小一点,放到你我作为普通的人类个体这种生物的范围之类,来谈论作为个体的生存意义,我们仍旧会回到「获取信息」上来:通过学习,获得更多的信息、更高级的信息处理模型,从而获得更好的生存状态。
你当然可以辩论说,是钱和权利,让我们有更好的生存状态。但即使是钱和权利,也是人类通过学习(自然环境中如何生存),而发展出来的社会文明中的副产物。
而到了现今的信息时代,信息和知识的更新变得前所未有地快速,我们早已经丧失了原始农耕社会中那样只需知道如何播种耕作,便能安稳度过一生的模式(事实上这种模式也没有多舒服)。科技和文明的进步,推动着我们走到了当今的时代,我们除了往前,别无它选。
所以,以学习,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更高效地处理信息的模式,成了我们往前的唯一选择。
02
—
为什么学习却是反人性的?
如果生命史是负熵写就的,即所有生命的存在都是通过获取更多的信息而延续,为什么学习会是反人性的事情?
这是我很长一段时间都没办法理解的事情。因为学习于我,确实是一件很愉快很享受的事情,我难以体会其中任何反人性之处。
其实正是因为我们人类是天生的学习机器。这台机器涉及了我们的感官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运动系统,大脑与心智,以及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连接身体每个部分的复杂网络。而作为一个学习机器,我们已经进化得很高级,已经学会了在能量和学习之间进行了平衡,所以,大部分时候人类会自动选择低速自动运行的状态——即尽量关掉大脑降低耗能。
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DanielKahneman所说的“懒惰是我们本性中根深蒂固的东西”,所以我们有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即「系统1」和「系统2」。系统1就是自动地、完全不费脑力的,思维状态;而系统2则是速度慢、费脑力的,需要投入注意力的。
03
—
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的存在有其优势,比如我们在识别一张悲伤或者愤怒的脸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系统1就可以了,这种本能的自动运行的方式,可以让我们在非常快的时间内形成反射,判断这个人是否认识,是否安全。
而系统2,则涉及更高级的复杂思考,比如13乘以18,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难以做到凭借直觉,立马给出答案。
总之,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
系统1是低耗能的,它是直觉地、自动地、不费脑子的情绪系统;
而系统2则是理性的、逻辑的、需要耗能的深度思考系统。
这两个系统当然不是完全独立或者非此即彼的,两个系统可以同时启动,交叉存在,各自发挥着作用。
系统1的好处是大大的,在我们能量和信息量都不够的时候,凭借系统1的直觉感性思考,可以规避掉许多危险,比如危机感让我们躲避掉丛林里我们看不到的一只野兽。这种低耗能快启动的直觉,由印象、感觉和冲动构成,其工作原理取决于我们原始的「心智模式」。
但是把思维方式,和认知处理,提升到更高级别的时候,就到了我们系统2的层次:在这里我们进行复杂的推理、运算、理智和逻辑的思考,来处理更复杂的状况。
想象一下,就像开车一样。新手开车上路的时候,集中注意力,小心翼翼,每一个动作都在动用系统2来计算、反应。但是有了十几年驾龄的老司机,经过上万次的操作训练,开车的大多数动作就写到了系统1去了,比如踩离合换挡一气呵成,于是开车也变成了节能模式。
系统1和系统2对比
对于成年人来说,随着我们对环境的认识越来越熟悉,于是对很多事情越来越见怪不怪,形成理所当然的直觉认知,系统1的「心智模式」便逐渐老化,甚至变得麻木。
学习要求我们从新信息,以及和自己观念相冲突的信息中,获取意义,更新心智模式。小孩子因为富有好奇心,心智模式很容易被颠覆,而成年人的视野越来越狭窄,因为心智模型很难更新。
当一个人的心智模型不再更新,而固守陈见的时候,在信息的角度上来说,他已经死亡了。
而我们要在变化和更新的信息中持续地学习,则需要不断推翻我们原来构建起来的认知和秩序,这种颠覆将会把我们赖以生存的观念揉成粉,极大地冲击我们的安全感,因为安全感正是来自于对世界稳定地认知。
04
—
应试模式难出高效学习者的真相
正是因为学习的过程是反人性的,是要对现有的认知不断进行挑战的,所以真正高效的学习者,首先允许自己犯错、接受批判性的思考、甚至接受自己的脆弱,并且还要接受模糊性和不确定。
学习的最好状态:不再害怕被击倒,且足够安全而敢作敢为的地步。而应试模式中,最害怕的便是输,害怕和标准答案不一样,被分数击倒;害怕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被集体智商击倒;害怕没有答案,或者开放性的问题,没模糊性击倒。
在应试体系里,尤其是竞争激烈的应试体系里的学生,
当你问他们:这个问题弄懂了么?
绝大多数人会说:老师,弄懂了。
你不放心,再问他们:真的弄懂了?
大多数人通常会回答:真的懂了。
结果一到做作业或者考试的时候,题目却不会,考试不理想。
这在我带的学生中也是常见的情况,我通常要花很长的时间给他们植入这个观念:犯错反而是件好事情,它把你的问题暴露出来了,才有了改正和升级的空间。正视自己暂时对标准答案的不理解,这并不是什么没面子的事情,也不代表对个人的否定。
事实上在终极的真相面前,所有人类都是无知的。
可惜,只要标准化的应试教育还在,那些把应试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识图通过程序化的应试寻找安全感的学生,就难以成为真正高效而聪明的学习者。
05
—
超越人性和智商:理性学习
西方经济学中最为基础的一个前提假设,就是「理性人假设」,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利己的。从逻辑上来看,这个前提似乎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我们认为每个人都有更好的生存的本能。
但问题在于,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利己」的,当然,我们可以接着用「信息不对称」来解释,为什么个人不知道如何做出更好的选择。
这样的解读和假设,是对人性本身的一种善意的期待,然则正如前文所说,要消除信息不对称,需要学习,而学习是反人性的:在系统1的状态下,维持最懒惰的低耗能才是生存的本能。一旦要启动系统2,痛苦就接踵而来,我们要审视自己的愚蠢、否定已有认知、然后不断地去犯错误。
而我们显而易见的是,在现今的时代,想要靠直觉就能生存好,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使你出身家里有矿,也难以在变动的环境中持续维持优渥的状态。
超越「懒惰的人性」,是我们无法逃避的选择。那么,为什么说要「超越智商」呢?
高智商这件事情,真的是很玄妙的说法,在传统的智商测试中,并没有评估一个人适应性决策的能力,即如何通过获取信息、做出判断、并且采取行动这一系列事情。所以,我们常常会发现「高智商却做蠢事」的现象。
想要达成人生目标,过上理想的生活,高智力还不够,还需要高理性。这部分没有被列入考试、也没有被列入智商测试的理性学习、判断和决策,被意识到它的存在的人模糊的归为诸如「情商」的范畴,却不知这是人人都具备的,需要后天学习激发出来的潜能。
06
—
如何「反人性」地学习?
前段时间,我在路上偶遇一个人,聊得投机,便说起他年轻的时候荒唐的经历,包括沉迷于赌博之中,把做生意赚到的钱输得一干二净。他说:当时在牌桌上,只希望五万变二十万,二十万变一百万…
赌博当然是一个比较极端的案例,我们只需要稍微算一下概率,就知道这种「幸运」是极其昂贵而不切实际的,难以自拔的人,通常已经上瘾了。
但是,生活中的大部分「智商税」则都是通过贩卖躺赢(或者很容易成功),来刺激人性,收割利益。能够持续学习、通过理性来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模型到底有多重要,只需要你离开校园便能真切感受到,这是你在社会中生存的最有价值的法宝。
那么如何做到「反人性」的学习?
以下这三点,不妨去试一下,它们已经成为我的日常原则:
1.永远点亮这盏灯:开启元认知
如果你在持续看我的文章,你会发现我不止一次地强调过「元认知」的重要性。正如在这篇《被情绪操控的你,可以靠这项能力建立自信》里所说的,元认知是我们对自己意识的监控,是人类意识的最高级体现(具体可见上篇《如何搭建认识世界的体系,这份书单你一定要看》里面推荐的认识神经科学家Dehene关于人类意识的层级分类:c0,c1和c2,其中c2便是元认知)。
最简单地开启元认知的方法,便是不断自省。
这种自省,是「分裂」出另外一个自己,和自己对话。所谓吾日三省吾身,亦或者君子慎独,中国的古典文化中,要求君子用礼仪规范来自我约束,虽然那套礼法规则已经难以适用。但是,这种自觉地监控自己的能力,仍然必不可少。
在你拖延的时候,元认知给你应该立马行动的信号;在你情绪失控的时候,元认知告诉你先冷静下来,再做决定;在你学习或者工作节奏散乱而疲惫的时候,元认知告诉你先停下来,要优化自己的计划…
而启动元认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目标和问题写下来,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随身携带一个日记本,用笔把自己每日的反思写下来,寥寥数语,翻开日记便知道今天应该做什么,昨天有什么没有处理好。
2. 克服对害怕和恐惧:拥抱犯错
成长最快的方法是什么,就是去犯错,正如我在《许多人因为害怕犯错,而错过了许多机会》这篇文章里讨论的。
但是,不能接受自己是错了,确实绝大部分人的常态。这其中最本根的原因,就是在于当你「依赖」外界的评价而生存的时候,你是无法正视犯错这件事的。
无论是主观上的比如需要得到肯定,才有安全感和自信;或者客观上的考评会影响自己的业绩收入,在这种对犯错不包容的环境里,你会变得害怕犯错,亦步亦趋,渐渐流于中庸。
给自己构建一个安全的,可以犯错的空间,比如接受自己的会犯错这个事情,并对犯错感到高兴。当你自己转变心态的时候,你会发现,世界完全不一样了。
简单的说,就是,不如脸皮厚一点:敢于犯错,积极道歉。
3.找到属于自己的团体,一起成长
一个人的视野总是有限的,成长过程中总需要良师益友的指导。
在我的成长中,我最为受益的便是总有几个非常好的朋友,可以互相讨论,相互监督,一起成长。我们不必在同一个领域,也不一定有同样的经历,甚至不一定在同一个国家,不拘泥于各自身份或者标签,可以就事论事地互相指点和学习。
找到能帮助你成长的精神导师,或者共享价值观的好朋友,同时尽你所能地慷慨地回馈他们,不一定要给予多么丰厚的物质回报,只需要让他们知道,你心怀感激,便已经足够。
最终极的自由,便是超越自我,即不再被自己,作为一个庸俗的个体的身份标签所限制,学会了平和而理智地审视、批判自己,然后取得长足的进步。
愿你也能拥抱,理性带来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