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去办公室,刚坐下准备填一些表格,隐约听到阵阵哭声和叫喊声。
我快步走到窗户口查看,发现是一年级的女孩子在哭。
我并未在意,孩子嘛,哭闹很正常,兴许又是想爸爸妈妈了,或是与同学发生了矛盾。
一分钟后,我转身返回办公室,意欲继续工作,谁知哭闹声不仅未消除,反而持续不断,且声量越来越高。
我有些担心,多年当班主任的职业病犯了,见不得孩子哭,何况她的哭似乎带着委屈和不满。
我赶紧下楼,冒着小雨来到一楼教室门口。只听老师在旁劝说:“别哭了,是你先搞别人的。”
孩子情绪很激动,只是一个劲儿地哭。
班主任加重了语气说:“别哭了,再哭打电话叫你爸爸接回家。”
这下,孩子的哭声更加响亮,带拐弯似的,高低起伏,连绵不断。她不停地重复着:“是别人先搞她的。”
正值午休时间,师生们都好奇地看着这个吃瓜现场。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没有停歇的意思。
人在生气,或情绪崩溃时,很难做到表达清楚,我的目标就是让她先冷静下来。
我蹲下来,温和的对她说:“你觉得自己受了委屈才哭吗?行,你先冷静下来,到办公室慢慢说,如果是别人的错,老师一定帮你批评他。”
她无动于衷,看了我一眼,继续大哭,嘴里不停说着:“是他先搞我的。”
我装作生气了地告诉她:“你这样哭着说话,我完全听不明白,也无法帮你。你这样大喊大叫,已经影响到了同学们午休,违反了学校的规则和纪律,老师要批评你了。”
她愣住了,想不到我会来这一出,眼镜直直地看着我,哭声渐渐小了。
我趁热打铁:“你跟我到办公室,把事情讲清楚,老师为你做主。相信老师,好嘛?”
她瞪大了眼睛,又认真地看了我一眼,终于跟着我来到了办公室。
这时候,家长已经被老师请到学校,正准备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叫骂,我赶紧支走了他。我需要和她面对面交流,给她安全的交流环境。
来到办公室的她,并未停止哭声,只是由大哭,变成了抽泣,持续不断。
我拉着她坐在了一张椅子上,自己坐在了对面,中间相隔一米左右。还有一位老师正在批改作业。
她不停地抽泣着,眼泪汪汪,我赶紧抽了一张餐巾纸递给她,让她擦擦眼泪。
看她情绪缓和不少,我开口了:“我看你知道你是个很有能力的孩子,平时就很有责任心,经常帮助老师管理班级事情。老师希望你从头到尾,完整地把今天发生的事情讲出来,我来判断对错。”
她没有正面回答我的话,只是一个劲儿地说是别人先搞她的。要么她是真的受了委屈,被老师和同学冤枉,要么就是推卸责任给其他同学。我碰到对手了。
我继续开导她:“你只负责说清楚事情怎么开头、经过和结束的,老师来判断对错。”
她终于停止了抽泣,犹豫了几秒钟后开始说话:“是一个男生先看我衣服后面的小洞,我就骂他耍流氓,拿衣服甩他。”
看来这个女生真是被冤枉的。
“是那个男生不对,惹你生气,你才打他的,对吧!老师会为你做主,帮你批评他。”我看着她,认真而坚定地说。
没想到过了几秒钟,她突然又开始抽泣着对我说:“其实是我先看他衣服上的小洞,他骂我耍流氓,并拿衣服打我,我也拿衣服打那个男生。”
事情反转的太快,终于真相大白。看来这个孩子委屈的是面子上过不去,害怕老师和家长批评。
“老师很高兴你能说实话,敢于承认错误,你会更加优秀的。你是因为好奇才看别人衣服的小洞洞,这不是大事。那个男生的处理方式妥当,不能拿衣服打你,万一碰到眼睛就不好了。我会提醒他的。”
孩子天性善良,在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成长。
她紧张的精神放松了下来,卸下了最初的防备。
我走到她面前,拍拍她的肩膀,从口袋里摸出一颗彩虹色包装的棒棒糖塞到她口袋,并和她拉勾:“这是我们的秘密,不能让别人知道,回家了再吃。”
她笑了。
“走吧,我送你回教室。”我站起身,她竟有些胆怯了,跟我说想要回家。
我没有强求,跟家长做了沟通,希望回家以后不要再批评他,而是耐心帮助和引导。
我又转过身叮嘱她:“今天下午先回家休息,但是明天上午一定要按时来上课,以后除了生病等特殊原因请假,都要按时上课。可以吗?”
她点点头,进教室收拾书包,跟着爸爸回家了。
小雨渐止,校园内只剩下安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