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霸王别姬》里,有一段贯穿全剧的台词:
“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那是程蝶衣在念戏词的恍惚间对自己性别认知的错乱。这句唱词出自昆曲《孽海记·思凡》,讲的是小尼姑色空逃下山去找小哥哥的故事。这个小尼姑,想法很骚,做法更是骚出了水平:
“从今去把钟楼佛殿远离却,下山去寻一个年少哥哥,凭他打我骂我,说我笑我,一心不愿成佛,不念弥陀波若般罗。”
这和那位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果断辞职去旅行的女人有些相似,而且比起她来,这位抖M小尼姑的做法更加地离经叛道。
这小尼姑有多大呢?
《霸王别姬》里小豆子也念了:
“小尼姑年芳二八,正青春被师父削去了头发”。
年芳二八,也就是才16岁,但内心骚动的火苗,旺过了佛前的香烛。心里想着什么,就去追求什么,这便是一种骚想法,是年轻的一种姿态。
如果没有这样的“骚想法”,小尼姑的一生会是怎样呢?
普通尼姑的人生规划路径基本都一样:从尼姑基层做起,中年评职称,晚年当住持。但最终能从一大波尼姑中脱颖而出升任住持的,廖廖无几,绝大多数尼姑永远都是基层。
在一众循规蹈矩的尼姑中间,色空选择了跳出。因为,这不是她想要的人生。
做人如果没有骚想法,便只能囿于世俗,过着和周围人一样重复的生活。
但光有骚想法就行了吗?小尼姑在“想下山”和“逃下山”之间,还有着各种剧烈的思想斗争和执行力考验。私逃下山去撩汉子,这样的行为,是明显违背封建礼教和《青少年尼姑行为准则》的,轻则面壁思过,重则开除佛籍并列入行业黑名单。
明知有这样的风险和可怕的后果,小尼姑还是选择了直面内心,并且还有个果断决绝的骚操作:
“奴把袈裟扯破,埋了藏经,弃了木鱼,丢了铙钹。”
她把自己的从业生产资料毁了,与过去坚决地说再见。敢冒风险,敢承担后果,敢做取舍,这是做事的一种决心。想他人之不敢想,为他人之不敢为,人生才会有所不同。
曾国藩对儿子说:男儿做事,要有破釜沉舟之势。
其实不管男人女人,但凡不甘于现状的,想要寻求改变的,必须得破旧局,做取舍。这一关自然很难,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如温水煮青蛙一般安于现状。
别人一天到晚刷手机,你也一天到晚刷手机,那你和他们有啥区别?若周围尼姑每天的生活就是念经打坐,她也每天跟着念经打坐,久而久之,她很难在这个圈子里取得与众不同的成就。每天重复着与其他尼姑无异的行为,最可能的结果就是:在时光的递嬗之中,渐渐沦为一个平凡的尼姑。
小尼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骚想法和骚操作呢?这是基于她的自我认知:
“学不得罗刹女去降魔,学不得南海水月观音座。”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干某个行业的材料,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对于现代迷茫的青年人来说,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稀里糊涂地做着与自己人生无关的事情。
若能笃定地知道自己不要什么,也算是一种进步。但仅仅通过排除法来寻找自己的内心所求,效率太低了,我们仍然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如何发掘它呢?其实,它就是你内心深处那个曾经涌现的“骚想法”。
年少轻狂的时候,很多人都有过不少骚想法,甚至是“改变世界”这种“痴人说梦”。
但在被社会狠狠操过几年之后,很多人都“学乖”了,没有背景、没有地位、没有资源,想要做成一件事实在太难了。几次雄心勃勃地出发,又几次灰头土脸地回来。人们发现:安于现状,不去挑战,老老实实呆在舒适圈里做个普通人就好。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这样便不会有太大的烦恼和痛苦。甚至开始“成熟”起来了,自嘲起自己的“不切实际”。
做个普通人,也可以正常旅游、吃美食、交朋友、谈恋爱嘛,似乎一点不耽误事,也能拥有幸福。所以,打工的安心打工,差不多到了该结婚的年龄就找个人结婚,跟周围许许多多的人一样。可这样下去,无非是在重复别人的人生罢了。三千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数十亿,以相同模式生活的人太多了,实在不缺你这一个。
并且,追求安稳实属缓兵之计,二十多岁时甘于平凡的积患,终究会在他日决堤而出。假如将来你的孩子跟你说:学校要组织一个出国夏令营,需要3万块钱。你是打算跟他说“咱们家现在没有这个条件”还是“爸爸(妈妈)没用,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
青年危机虽然困难重重,但尚有转圜的余地。中年危机才会真正让人绝望,无力回天。
中医讲“不治已病治未病”,在还来得及的时候找准方向努力干,就是为了尽最大努力防止中年危机的出现。
那么,方向在哪里呢?
一个人一生所能取得的最大成就,跟他的立志很有关系,这个立志,其实就是你的方向。
比如,曾国藩就立志“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乔布斯也立志“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如果你的人生志向就是在三环边上买套3室2厅的房子,按照精英阶层的眼光来看,他们大抵可以将你定义为一个废人。
一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若将自己的人生定位在“普通人”这个层级上,这辈子便很难有突破。因为,“普通人”这个天花板实在是太矮了,在这个饿不死的年代里,你甚至不用做什么,只要每天按时上下班,回家该干嘛干嘛,自然就能成为一个普通人。
在大好年华就给自己贴上普通人的标签,这并非“识时务”,而是懦弱的表现。年轻人就应当志存高远,心比天高,用一系列骚操作去践行心中的骚想法。
那么,到底是什么使我们成为“普通人”的?
按照存在主义哲学的理念,“存在先于本质”,正是你一次次的选择塑造了现在的你。
并不是逐渐固化的阶层在造就底层人的平庸,而是底层人甘于平庸,并且用一生的无为成就了自己的平庸。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所溺”不仅是指那些让你获得短暂快乐上瘾的东西,譬如游戏、网剧,也指那些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麻痹的事情,譬如:闲聊、滞思。生活中一切习以为常而不知其害的事情,最是可怕。因为,它在无声无息间消耗着你的时间与精力,还让你觉得并无不妥。这便是行为层的达克效应。
一个惯于一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或者看电视的人,要让他扔掉手机,起来运动,改善体质,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万事开头难,若不能勇敢与果决地迈出第一步,你的人生,很有可能在习以为常中就此沉寂。渐渐地,你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认为自己无力改变——逐渐接纳自己是一个普通人——老实地呆在舒适圈里——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地难改变——更加笃定自己的普通。
行为若没有差异,就不会造就层次的不同。做与大众不同的事,你才有可能成为真正不同的人。
所谓骚操作,其实就是不同于他人的行为。它可以是破釜沉舟的“浪骚”,也可以是积跬步以至千里的“稳骚”——你看看身边的人每天都怎样打发时间,只要你将这些时间利用来改变自己,便能逐渐塑造自己的不同,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在这之前,你需要对自己“痛下杀手”,革除旧习,扔掉那些让自己的生活滞步不前的东西:它可能是羁绊你的工作,也可能是消磨时间的娱乐。
改变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情,但正因为它难,普通人很不容易做到,才显得非常有价值。不想过千篇一律的生活,不想按部就班地在命运面前俯首称臣,就得持离经叛道之心,行破釜沉舟之事。
世间纵然处处是龙潭虎穴,荆棘遍野,你也要勇敢地去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