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上午参加了女儿的家长会,引发了我一些思考。作为一名教师,我也曾经给家长们开过多次会,并且以后还会继续开家长会;作为孩子的爸爸,也参加了多次家长会,两种身份之交织之下,我有了更多的体悟。
家校共育最为重要的就是做到真诚地交流与沟通。无论是校长、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与家长交流时,不管是从交流的内容还是交流的形式,包括说话的语气、表情等,都要让家长感受到“真诚”。家长通过一次次的家长会真切地感受到校长、班主任、任课教师,都真真切切地关心孩子,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而不断努力工作的。学校稍有一丝的敷衍,稍有一点对家长的不尊重,或者把家长会开成给家长上课,甚至是教训家长的“批斗会““告状会”都会引起家长的反感,家校共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作为一名家长,百忙之余,到学校参加家长会,最想获取的信息是什么?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孩子在班级内的表现。这一点往往是最迫切想知道的,也是最难做到的。因为一个班里孩子少则30多位,多则四五十位,教师不可能逐一说出孩子的表现,最大可能是老师表扬班内表现出色的少数同学。那么其他同学的表现该怎样让家长知晓呢?我想可以通过单独沟通的方式,可以呈现学生的作业、作品,还可以展示孩子们活动的照片、视频等。家长面对老师时,还是希望老师能赞许孩子能,表扬孩子的,因此老师要切记少批评或不批评孩子。二是想了解班级总体的情况。整个班的班风怎么样,班级在级部各项评比活动中表现如何?三是各位任课老师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是否在编,学历高低,性格特点等等。四是各位任课教师就本学科学习对孩子提出的具体要求,越具体越好。五是学校办学的整体思路以及近期的规划等。
本次家长会后,我将和孩子沟通,希望她能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每天坚持课外阅读,每天坚持练字,每天坚持计算,每天坚持练读英语。二是养成上课认真听讲,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把每天所学的内容讲给大人听,或者是自言自语的讲一讲,比如讲一讲当天所学的数学题。逐渐养成整理错题本的习惯。三是养成善于锻炼,热爱劳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