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真正的觉醒,不是每天都有事情做,也不是每天做事情都很努力。
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能够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做时间的朋友。而人跟人之间最本质的差距是认知能力的差距。因为认知会影响决策,决策会影响命运。所以,广泛地阅读、涉猎知识是有必要的,运用跨学科的思维的知识去成长,自己的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是最有效果的。其中,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包括: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行为可学和社会、伦理学等,获取知识的方式也包括:看专业的、权威的书籍和论文、看纪录片和课程、跟专业人士进行沟通和交流等。绪论的最后:人生没有什么定数,不折腾,时间同样也会过去。所以,不谈结果如何,去做总比不做好,开始总比放弃强。
收获二:大脑是一切问题的起源。人类有三重大脑;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产生的一切想法,接人对事情的一切态度,做的一切决定以及由此造成的问题,从本质上讲都与这三重大脑有关。
本能脑,控制着我们生命的本能反应,饿了就要去吃东西,口渴了就要去喝水;情绪脑是哺乳动物进化出来的独特的情感区域。例如;恐惧、伤心、兴奋等。它存在的目的也是帮助生命更好的适应环境更好的生存下去,然而他们所能提供的帮助,在很大程度上是适应原始时代的环境,而非当代文明社会。这也是他们进化的局限性,于是理性脑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便显得弥足珍贵了。理智脑在距今大约250万年前被进化出来,在7到20万年前才真正成型。相比于本能脑和情绪脑而言,它确实只是个弟弟。但是它牛逼的一点在于,它是人类所独有的大脑皮层,能够帮助人类创造出来语言文字、艺术、发展科技以及建立文明。但是由于理性脑自身的力量相比其他两位比较弱小(发育的不够成熟且运行的时候耗能比较大),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所做的决策是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此外,由于本能脑和情绪脑是原始时期‘狩猎和采集’的结果,所以自然而然,像思考、锻炼这种高耗能的行为会被本能的抗拒。由此看来,不爱思考、不爱动脑的根源是基因遗存,是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适应环境优胜劣汰的结果。
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因为所谓的‘这自制力和意志力不强而感到羞耻。人类的天性就是目光短浅和及时满足。在当今社会,这种表现用“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这两个词来形容则更为贴切。
通俗一点讲,所谓避难趋易就是不愿跨越舒适区:
明知道看书更重要,却还是拿起来手机;嘴上喊着要减肥,却还是火锅烧烤甜点不离口。
所谓急于求成就是:做了一点事情就像马上看到效果,看不到效果就会觉得立刻自己所做事情的意义。然后使自己陷入一直焦虑、迷茫、痛苦的负面循环中,甚至放弃。
我们常说习惯难以养成,也难以改变,是因为习惯本身是具有自我巩固性的,越用只会越强大。而好的习惯的养成也是成长的一部分。成长就是一个克服天性的过程,但是克服天性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多痛苦,以多么大的意志力去强迫自己。而是通过科学的知识去刻意训练,让自己的理智脑更强大,能够摆脱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压制与掌控。
拥有强大的理智脑,会给你带来以下的好处:
1,能够立足长远,走出舒适区。
2、能够为潜在的风险克制自己,能够为可能的收益延迟满足;
3、能够保持耐心,坚持做那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的“无用之事”;
4、能够抵制诱惑,面临娱乐和舒适时,能够做出和别人不同的选择。
由此看来,以科学的方法训练自己的理智脑,是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的关键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