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余华的杂文集,出版于2015年,收入了余华10年来所写的杂文,这些文章涉及中国的社会现实、作者的文学创作感悟、早年的文学交谊记忆、行走世界的旅行心得等等。
这本书刚开始在读者中的评分不高,很多人认为余华是在炒冷饭,因为书里很多内容他以前写过或者说过。其实这本书本来就是余华10年间所写杂文的集合,并不是专门为了这本书新写的文章,所以里面有一些文章大家以前在其他渠道看过、听过本来就很正常。
这两年余华在一些综艺节目中收获了很多粉丝,于是这本书又重新进入大家的视线,并且评分高了一些。
这本书本身的封皮花花绿绿,但我在图书馆借来的书大概因为经过很多人的手,外面那层封皮已经丢了,只有里面的灰色硬封,我倒觉得这种单一的灰色更适合这本书。因为一说杂文,我就联想到鲁迅,一说鲁迅的书,我就联想到这种灰色的硬皮书。特别是余华的这些杂文,还真有那么一点点鲁迅的感觉在里面。
既然这本书是杂文集,那么我的读后感也就杂一些,看到哪里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吧。
相对于写小说的余华,我更喜欢写杂文的这个余华。写杂文的余华更温和更幽默也更轻松,更贴近他在屏幕上给大众的印象。当然,也许正因为他将内心中的负面情绪都写进了小说中,才会有杂文中、屏幕前的愉快余华形象。
余华在《飞翔和变形》中讲到了写作者的洞察力。我觉得余华本人就是很有洞察力的人,他的洞察力使得他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能够轻易观察、总结出其他作家的写作方式、风格,他认为好的就去学习并掌握,最终融会贯通成自己的方式和风格。
我觉得余华的杂文和汪曾祺的杂文在某些方面很相似,虽然他们的文字风格并不相似,但是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很相似,都有一种这个世界很有趣,活得兴致勃勃的感觉。
余华在《我的阿尔维德•法尔克式的生活》中说到“我在阅读那些伟大作品的时候,总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作家那里,读到自己的感受,甚至是自己的生活。”其实他自己也有这个能力,在这本书里,他就替很多人说出了那种有感觉、却不知怎么准确表达出来的心里话。
余华在他的文章里经常吐槽国内的一些弊病,比如腐败、权力等等,有时说的隐晦有时说的直白。他真是敢说,而编辑也就这么发出来了。在这本《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之前,余华还有一本杂文集《十个词汇的中国》,好像因为比较敏感,未能在大陆发行。所以现在我们能够读到公开发表的《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是不是说明我们现在的社会氛围比以前宽松了呢。
余华在2006年的一段话中写道“接下去的十年或者二十年里,中国的社会形态会逐步趋向于保守,趋向于温和,因为我们人人需要自救。”
现在距离他写下这句话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二十年,好像我们还处在人人需要自救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