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的人生破境体会

王国维用词中的名句描述了人生三境,其中第一境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前些年我一直处在这第一境的感觉中。我们经常会在生活中看到有人抱怨:“这人过日子过久了,很多事情不就那么回事吗,都没太大意思”。这种话里透出一股看透生活的倦怠感,对世界的好奇与热情全然消磨殆尽。

我经历过,所以我能体会。

但是,这几年我越发能体会第二境的感觉,即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虽然生活还是这个生活,我却不是不是当初那个我了。现在我觉得生活很可爱,小到打扫家里卫生,大到工作中走出舒适区适度挑战自己,我都挺享受,每天醒来很高兴,因为感觉又能参与新一天的生活了。对,就是“参与”

这个词,我觉得生活充满体验感~

变化产生在哪里呢?生活经历和阅读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不越界,保持距离。

这个界限主要包括三个。

一是人与人的界限。亲密如家人,陌生到擦肩而过的路人都有界限,倘若越界会带来诸多烦恼。希望伴侣成为我们期望的样子,希望孩子成长得越发符合期待,咒骂突然横穿马路的行人,这都是越人与人之间的界。我认为我们可以对对方提出我们的期望,但是提出仅仅是提出,倘若对对方做出论断式的批评,沟通将很难进行下去,至于对方能否做到有太多原因限制,只能静待花开,因为只能由别人来完成的事情不属于我们个人能再努力的范畴。

二是人与事的界限。武志红提出过“全能自恋”概念,它指的是,人在婴幼儿时期由于无法完成独立生存,只能依赖养育者的悉心照顾,因此会给婴儿一种错觉即:我一发出指令,这个世界就会成为我想要的样子,或者我得需求就能得到满足。若婴儿得到良好照料就能逐渐从这种状态里出来,对周围以及自己有更为理性的认识,明白一切事情的完成需要时间、空间、个人不断努力才能完成。但如果孩子没有得到理想照顾,就容易在“全能自恋”中出不来,虽然理性明白事情要慢慢来,但心里总是希望快点看到结果。而人与事的界限就是这需要时间,需要空间,需要自己努力坚持去完成的平凡生活。思维总是快过肉体,肉体活在平凡世界,除非天赋异禀,否则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总要慢慢去完成每件大大小小的事情。如果在着急的时候,我转念一想,我得思维是我的思维本身,所做的事情是事情本身,二者相互影响,但终究是独立的两份存在,内心就会平静下来,反而能专注当下。

三是我的思维与我的肉体间的界限。刚刚说过,思维快过肉体,思维像神仙,肉体像凡人,孙悟空可以一个筋斗云直达西天,唐僧的凡胎肉体却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这就是差距。所以,事情难以又快又好地完成时,我们的思维很容易成为肉体的批判者,肉体受到批判,反而行动更难达目标,最后落得身心疲惫,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内耗。所以,这两者也应保持距离,相互尊重,倘若真的有尊重感,自然而然也就不再批判,而是相互理解和共同鼓励,解决问题。

正是这三条界限让我人生感觉有了质的改善,当然还有很多与心理学知识、原生家庭影响相关的内容与上面的内容相关联,后面有空我再慢慢道来。

正是这种距离感让我觉得我的精神生命重新活了过来,不再依附于其他事物之上。例如,工作中未做到的任务,我不再自责,我理性认识到肉体还需要学习和积累经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训练量的增加,肉体会更好的,而不是像过去一样,没做到就会搞到极其焦虑,似乎精神也跟着任务的失败一起死亡掉了。而且,通常来说,信任肉体带来的结果没有差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