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偷拍问题都是网络热点话题,但近期接连爆出的偷拍乌龙事件,反映出的个别女性对反偷拍和性骚扰的过敏心态,也必须引起我们的警醒。
对于偷拍、性骚扰,毫无疑问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勇于制止,我们也应该乐见被偷拍和被骚扰者敢于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我们更应该明白,偷拍、性骚扰有多被厌恶,在法律上的后果有多严重,它在指控上,尤其是在公开场所,就应该有多慎重。
我们要警惕让反性骚扰变成一种泛化的情绪宣泄。比如,在“川大女研究生”事件中,即便证明不存在偷拍,当事人仍在网络上发出公开谴责、中伤大叔。如此乐于将并不存在的侵权当成一种对外展示的素材,将它理解为供人消遣的“瓜”,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正当的维权构成了一种反差。甚至一些人在现实中为了流量,真正在意的并不是自己是否遭遇了偷拍和性骚扰,而是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将这种事情变成一种可以加入网络讨论的谈资。
这样一种既过度敏感,又掺杂着娱乐心态的维权心态,如果不能及时纠正,不仅可能会加剧性别对立,更会给正常的维权增加阻力和压力,造成真正的维权受到质疑。一旦任由其蔓延开来,就会衍生出更多的冷漠和戾气,最终形成“每个人警惕每个人”的状态。
知错而为,知错不改,强词夺理,势必会严重损坏女性维权的社会公信力,推动社会性别撕裂。受害者不仅是被诬陷的具体个人,也包括女性群体本身。女性的权利意识高涨,坚决对性骚扰说不,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是,出现一些人故意渲染性别对立、冲突,把这个当成流量密码,也是值得我们警惕和好好思考的。
学会维权,也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权利;伸张权利,也要以事实和真相作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