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悠悠,轻叹流年,两年半时光太匆匆,弹指一挥间。岁月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与进步,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回顾这两年半来的点点滴滴,收获颇丰。
一、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这几年里,学校为我们的成长,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为我们聘请专业的教师,教我们简笔画、上形体课。设计各项活动,让我们参与其中,锻炼各项能力。从讲第一期慧雅讲坛时的战战兢兢到后来的信手拈来,从一开始上课时的忐忑不安到后来的行云流水,还有近五万字的读书笔记,都记录着我们成长。我深知,任何事情想要做好,都不能一日曝十日寒,要持之以恒,方可铁杵成针。
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书者先强己、育人者先律己”。为了实现更好的成长,学校为我们购置了图书,专业类书籍和文艺类书籍。《教学七律》《一线带班》《高手教师》《长津湖》《最是那心底的一抹浪漫》等,我们读书,并定期做读书分享会。2022版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我们认真学习了2022版新课标,书上圈点勾画,并做了详细的读书笔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完新课标,我开始思考:当“旧教材”遇见新课改,如何让新课改中的学习任务群落地课堂,我将且行且思且实践。
“人可一日无食,但不可一日无书”。在繁忙而又琐碎的工作之余,我细读了薛法根老师的《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和《现在开始爱上语文课》。组块教学的提出,对语文老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我们有一双沙里淘金的慧眼,把零散的知识整合,并把文本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发掘出来。“老师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高度”。的确如此,语文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跟老师所处的高度有很大关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学以致用,争取将每一篇课文,用心解读,结合学情,制定简明的教学目标,尽量避免什么都要教,结果什么都没教好的尴尬局面。彻底解决课堂中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比浮光掠影、蜻蜓点水,隔靴搔痒的教学要有效得多。
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课堂永远是教师的主阵地。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学校想尽办法让我们参与高质量的培训,两年半来,我线上线下聆听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优质课。从这些课堂上,我总能看到那种本味、本色的东西。周国平先生曾说过,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真理: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自由。同样,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语文教育世界中,这些充满着语文味的课堂犹如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荷,散发着自然清新的芳香,引领着教育回归属于自己的家园。这也是我终其一生所要奋斗的方向:让孩子自如地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听、说、读、写,让他们乐学、爱学 、会学、自学,努力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在这个研修过程中,我执教了三节作文课,《印象深刻的一个人》《让真情自然流露》《笔尖流出的故事》,分别获得市、区级优质课一等奖。
四、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022版课标指出:“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正因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所以我将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毅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韧劲,践行使命担当,潜心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