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下楼慢跑了半小时,脑子里一直在盘算本周周更写点儿啥。回家洗完澡,习惯上称一称,59.9公斤!哈,不知不觉中,减重5公斤的年度体控目标达成了!嗯,这个值得记录一下呀!
年初参加睿思读书会线下活动时,RUE建议大家每个人都给自己设立一个年度目标,待到明年见面时,用以对比自己的完成情况。我毫不犹豫地提出减重5公斤的目标,当时自己的体重是65公斤!立此目标并非心血来潮——跑步已接近半年,自己深刻体会了运动的乐趣,并且整体状态良好,也无伤痛,我认为坚持跑下来,再适当控制一下饮食,减重5公斤是并不困难的。
实则执行时,并无想象中那么容易。2月份春节季,天冷,聚会频繁,跑得少、吃得多,这自然是对减重大大不利的。3~7月份,整体跑得比较均衡,月均84公里的跑量还算良好。但体重一直很稳定,毫无下降趋势——那阵子自己的心里有本儿糊涂账:吃多了也不怕,反正可以多跑跑——孰不知摄入与能耗的平衡哪里那么容易掌握。其中5月份开始,我详细记录一日三餐饮食内容,同时每周固定时间称量体重,力求理出规律、至少自我监控。到6月底,由65公斤降至63.6公斤,还算对自己有了点儿交代 ,但辛苦努力了两个月的结果却并不让人感到愉快。7月份,我又“堕落”了,体重曾飙升至68公斤,其中,足跟痛的情况开始出现,虽然起初疼得不厉害自己也没在意,但通过吃东西来弥补疼痛的心理出现——呃,现在想想也是恐怖。8月份孩子们放假,正是啤酒烤肉季,吃吧,喝吧,放纵吧!足跟痛已影响行走,哪里还跑得了!好吧,吃得多、动得少,双管齐下,体重一朝回到解放前。
直到有一天和朋友聊天,她告诉我近期体控明显,同时展示了自己的身体指标数据。我立即下单买了一台体脂秤,从8月22日起,开始关注除体重以外自己的身体指标。
这是一个神奇的过程:我的BMI起初是24.7,脂肪率33.5%,内脏脂肪等级6.0临界超标。直到今早测量,BMI已降至23.1,脂肪率31.9%,内脏脂肪等级5.0。虽然后两个指标仍属标准内偏高的数据,但毕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有如此大的变化,还是相当令人欢欣鼓舞的!
我做了什么?总结如下:
第一,很重要的是心理建设。以往更关注体重变化,而对于身体指标并无直观体验,如今一称在手,很方便通过数据对自己的身体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求健康、求改变之决心异常坚定!
第二,8月底孩子开学,两个孩子学校、幼儿园的事情都挺多。那些日子正值父亲因病住院,老公在院陪护不能随意出入。我忙着孩子们,惦记着父亲,身体和心理上付出很多,可能也是一个突如其来的集中的消耗过程。
第三,足跟痛困扰,让我对跑步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新的变化。我把关注点从之前聚焦的跑量里程、配速上,调整为心率、运动时长上,跑休结合。如此一来,有氧运动减脂的效果也就集中体现出来了。
第四,当然在饮食上,我也刻意做了调整。以往不太喜欢吃水果的,近一个月来刚好是瓜果飘香的金秋收获季节,为了给孩子们丰富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健康碳水,我经常换着花样采买各类水果,自己也受益不少。另外,这段时间精米饭几乎没吃,反而红薯玉米南瓜杂粮代餐不少,面食穿插其中,也是点到即止。
无论如何,体重控制的年度目标在拼搏了大半年之后,终于达成,我还是相当开心的。下一步的重点是总结经验、保持成果,根据体重管理目标,结合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要把内脏脂肪等级再降低20%为好。
昨晚和儿子也交流了一下体控感受,他欣然同意请我帮助减重减脂。啊,这是我体控的另一大收获,事实再次证明——身教大于言传!我要去研究一下减脂食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