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30日,ChatGPT横空出世,掀起了讨论热潮。根据Similarweb的数据,2023年1月,平均每天约1300万独立访客使用ChatGPT,累计用户超1亿,创下了互联网最快获取过亿用户的记录。
随着ChatGPT深入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应用,如提效的写方案、AI绘画、制作PPT等,娱乐的角色扮演聊天、协助“带娃”、模拟游戏等。让用户忍不住想说一句“我以后都离不开它了。”
广告界名人大卫·奥格威说:最好的广告不是告诉人们你的产品有多好,而是让人们觉得他们需要你的产品。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呢?
国际心理学畅销书作家奇普·希思、丹·希思在《行为设计学-让创意更有黏性》一书中,通过52个成功案例、7个科学实验,详细解析了让创意/观点富有黏性的六大原则:简单、意外、具体、可信、情感、故事。遵循这六大原则,你也能打造出“SUCCESs”的广告。
富有黏性的创意能够改变受众的思想或行为。
01 简单=核心+精炼
唯有最好
作者在书中提到,简单不是“化智为愚”或“断章取义”,而是“找到创意的唯一核心”,剔除那些多余的干扰因素。
Mercedes-Benz奔驰的口号是“The best or nothing”(唯有最好)。
为了保证产品的高质量,1939年,奔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汽车安全工程部,由著名的“安全之父”巴仁尼先生主持。1959年开始,奔驰进行整车撞击试验,每年大约进行7000多次电子模拟撞击,100余次真车撞击;35年间共撞坏了4000多辆车。奔驰人都相信创始人戴姆勒先生说的一句话:“只有最好的才能吃得开。”
正是因为奔驰「唯有最好」这唯一核心,才使得公司上下从技术研发、生产车间到服务岗位,都在支持奔驰成为更好的汽车品牌。
汉斯·霍夫曼说,简化的力量意味着消除不必要的东西,以便必要的东西可以说话。
找到创意的唯一核心,不是找5个,也不是找2个,而是找1个核心指标,才能让受众聚焦。
少即是多
在广告创意中,你是否也曾不愿舍弃任何一项“优势”?是否也感叹过“我们产品有这么多优势,客户怎么就是不买单”?如果是,那是因为我们说得太多了。
弗朗索瓦·纳斯说过:“你说得越多,人们记住的就越少。”
2001年,苹果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iPod的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当时MP3音乐播放器市场并不是很发达,市面上的产品容量较小、操作复杂。
乔布斯Macworld Expo上进行了一次推广iPod的演讲,演讲中没有过多介绍iPod的硬件,而是用一句口号 “1000 Songs in Your Pocket”,简洁而有力地向观众传达了iPod的容量和功能,为苹果公司在竞争激烈的MP3播放器市场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法国飞行员兼作家、《小王子》的作者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曾为“优雅设计”下过这样的定义:“工业设计师知道自己的作品在臻于完美时,并不在于无以复加,而在于无从删减。”
这是一种将精华提炼之后的“简”,是从繁杂中脱茧而出的“洁”。
上述两个案例,都恰到好处地遵循了作者在书中说的“简单”这一原则,信息的简化既要寻找核心,又要尽量精炼。
02 意外-打破常规吸引注意力
“会被搅碎吗?”
搅拌机品牌Blendtec的创始人汤姆·迪科,2006年制作了一系列名为"Will It Blend?"(会被搅碎吗?)的“病毒视频”。视频中,他将iPad、汽车遥控器、机器人玩具等食物以外的物品放进Blendtec搅拌机中,然后展示其被搅成“灰烬”的过程。
这些视频播放量均超过100万,使得Blendtec的品牌知名度大幅度提升。应了彼得·德鲁克说的,创意是突破常规,从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机会。
Blendtec搅拌机系列视频打破了人们对搅拌机固有的使用图式。日常生活中,我们认为搅拌机只能用于搅拌水果、蔬菜、打肉饼,甚至搅拌骨头都极其少。
而这系列视频出乎意料地将一些不寻常的物品搅碎,尤其是像iPhone这类昂贵的电子产品。这种意外引发了受众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得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
如书中所说:意外的事件往往黏性很强。因为惊讶会激起我们寻找答案的兴趣、解答产生惊讶的源头、大惊讶常有大答案。要想刺激他人投以注意,就要充分利用大惊讶的力量。
ALS冰桶挑战赛
2014年美国波士顿学院前棒球选手发起的ALS冰桶挑战赛风靡全球。
挑战内容:
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而后可指定朋友来参与挑战,受邀者要么24小时内接受挑战,要么向ALS(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公益协会捐出100美元,或者两者都做。
美国包括比尔盖茨、扎克伯格、桑德博格在内的名人、明星都接受了挑战;甚至于2014年8月18日,冰桶挑战赛蔓延至中国互联网圈,多名科技界大佬也被“点名”参与了挑战。
ALS冰桶挑战赛旨在让更多人了解,并体会“渐冻人”这个罕见疾病,同时达到募款的目的。而其产生的连锁效应,让ALS协会和全美的分会,在短短两周内,收到近400万美金的捐款,是2013年同期112万美金的3.5倍。
这项挑战赛为何会如此风靡?
网络视频募款的方式,打破了慈善机构 “募款晚会”、“慈善马拉松”的固有图式;以往需要花时间到现场参加活动,而ALS冰桶挑战赛只需要5分钟。
其二意外之处,在于接受挑战后可指定人参与挑战,这就激发了挑战者想看到朋友“同样狼狈”的兴致,也打破了募款原有的严肃图式。
另外ALS冰桶挑战赛还打破了往常募款无法让人“感同身受”的缺陷,进而激发人们的同情心,得以筹到更多的捐款。
就像作者说的:吸引他人注意的最好办法是直接打破对方脑中固有的图式。
03 具体-打开受众的五感
安东·契诃夫说:不要告诉我月亮在发光,而是向我展示碎玻璃上的光亮。
“丑萌”猫头鹰LOGO
认识「得到」的朋友都知道,「得到」的LOGO是一只橘色的猫头鹰。
这只猫头鹰有这样一段故事。
2018年,「得到」的品牌公司华与华,为「得到」设计品牌LOGO。提案会议前,看到这只橘色猫头鹰的「得到」高层第一反应均是“这也太丑了,丑到想辞职。”甚至憋着一股劲要在提案会上吐槽及反对。
提案会开始前2小时,「得到」接到华与华“征用会议室两小时”的请求。2小时后,所有进入会议室的人,都面面相觑,他们的会议室被布置成了一个“猫头鹰主题会议室”。
墙上贴着猫头鹰LOGO标语,桌上摆着猫头鹰LOGO文具,椅上放着猫头鹰LOGO抱枕,整个会议室被场景化成了“提案主题”的样子。
不仅如此,华与华还带来了一段宣传视频。
视频中,随着聚光灯打在那枚残旧古币中“猫头鹰”的身上。全宇宙最有智慧的猫头鹰,伴着动感音乐,眨着智慧的大眼睛、抖动着锋利的爪子、挥动着翅膀飞跃于「得到」各学院间,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
随着猫头鹰形象的具象化:
地铁里一手提着公文包、一手拉着吊环拉手、戴着耳机晃动的猫头鹰;行驶的汽车上,一手握着方向盘,边开车、边听音频的猫头鹰;窗外飘过云朵的飞机上,戴着耳机、品着红酒的猫头鹰;转动的地球上,摆动着双翼,迈动着脚步,戴着耳机跑步的猫头鹰;趴在枕头上,戴着耳机托着腮帮的猫头鹰。
视频中不同场景下的动态猫头鹰,纷纷在向受众示意,地铁上、开车中、飞行中、跑步时、睡觉前,均可听「得到」。
“活”起来的猫头鹰,瞬间打开了受众的感官,直观地感受着这只猫头鹰活起来的样子,置入到使用场景中的样子,活跃于老师和课程之间的样子。
感受过具象化的猫头鹰,提案会上的反对人数明显下降了,也纷纷觉得这只“丑萌”的猫头鹰并非那么难以接受。而华与华,从会场布置、周边产品到视频,可谓把具体做到了淋漓尽致,最终取得提案的成功。
如果华与华没有让猫头鹰“活”起来,或者很难说服「得到」使用这个品牌形象。罗振宇老师说,想象和现实之间隔着一个巨大的鸿沟。而华与华通过将抽象转成具象,来填补了这个鸿沟,使得猫头鹰这一形象深深地印在了受众的心中。
华与华的这个提案,和书中案例-斯山公司“把PPT变成情景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都遵循了作者说的,如果想要让自己传达的信息被人牢牢记住,那么就要将一切抽象的概念转化成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行为。
「写在最后」
作者在书中强调:在传播和沟通中,信息的黏性对于成功至关重要。
通过简洁精练的唯一核心、打破常规的意外、激发五感的具体表达,让你传播的信息更容易引起共鸣,更容易打造出“SUCCESs”的广告。
也想让自己的广告像ChatGPT一样引人入胜吗?《行为设计学-让创意更有黏性》中还详细解析了“可信、情感、故事”对创意黏性的重要作用,帮助你打造更具“黏性”的广告。
如果你是一个广告创意工作者,非常推荐你读一读这本书;如果不是,也推荐你读一读,一起学习如何让自己传递的观点能让对方听懂、记住,并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