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学过很多知识。书本上的;老师教的;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这当然也包括想象到的。这些个部分我理解为索取,是收获。当我们把这收获变成行动(写作,练习,分享,教授他人…)这些算付出,也算是真正的有行动的学习。
生活中总有一部分人群以为收获便是学习,殊不知,给予才是最好的学。明天要上一节新课,打赌你今晚会备课。我们在不断练习的过程加强记忆,信息方能永久保鲜存储。
部分人都有过一阵子蛮读几本书的经历。自己就这样蛮过。回想,记住的不多,里面能掏出就用的部分少的可怜。以为收获了,其实“拿不出手”。不是小气不给,是果真不记得。要是记个读书笔记,参加个阅读分享会,写个读后感什么的,也真就会大方些,至少加深记忆的部分还能提取些用。若勤快些,重复做这几个部分,那就真变成自己的了,谁都抢不走。
自己还属于那种“不需要时刻被教育,但需要经常被提醒”的阶段。说来就是“坚持力”不够,所学到的知识停滞在付出段,没完全内化存贮,要提取时借口“老了,记忆力不如从前”。少了练习和行动,没了付出同给予。意识到并补救的人,都是有救的主儿。要学会时刻自救。
说自己吧,瑜伽打了鸡血似的猛练一阵子,病了。好了以后继续练时,发现劲头儿不如从前,时间偶尔推迟不说,动作有时也减少一两个。幸运是正好赶上会员共修日,立即报名参加,充电。和朋友们一起练习,讲述一些近期遇到的困境,分享个人体验,交流过程中发现自己还不明白的部分,说着说着,答案便在心里出现了;还有些是别人在讲时,你忽然明白了。此行相互分享,提醒,鼓舞,支持的同时,找回了坚持行动的力量。共享经济风起云涌,路路通。
我的一邻居朋友,家有三个娃,常人不敢想太多。每天衣着得体,整洁干净。和我聊天遛娃时说“我家里有三个小老师,时刻怠慢不得。他/她们会提醒我穿什么漂亮,因为他们会时常称赞别人美。看着他/们的体重,我便知道怎样做饭才好吃。小朋友们的家庭聚会时,自己内向的小孩会提醒我,作为妈妈,我要开朗大方,不学习,我便给不到孩子需要的部分。”听她说话总觉得时间过太快,感动并感谢着。最近又听她说“已经报声音训练班了,理由是她家老二在学拼音,她突然发现自己不会说话了”。要求太高,准备重新打地基?谁说“会晚呢?”
在这里,行动即付出给予,是真正的“学”。收获的知识用起来,动起来,给出去。这样的过程值得被记住。
“给予”等于“收获”。只有“行动”配得上“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