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部备受好评的青春网络剧,根据八月长安原著改编的《最好的我们》成为我们广为喜欢的一部剧。清新的画风带着青春的气息,主演们对角色诠释到位,贴近生活的素材无一不让人触动,被定义为“校园青春新氧网剧”。
很有默契的身边很多人不约而同的追起了这部剧,成为彼此聊天的话题。心里是很欣慰的,之前看小说原著时就喜欢这个故事和平铺直叙从容的文字;细致的人物心理描写,文笔流畅读来轻松舒服,不哗众取宠刻意迎合却平静动人。这本书也是八月长安“振华三部曲”的结局,剧中出现的盛淮南和洛枳就是另外一个故事衔接在一起,这也是让人佩服作者的地方。
虽然电视剧对原著一些情节做了改变,增加了路星河这个角色和夸张的表白剧情,但整体还是原度很高的。生活往往没有狗血的剧情,只有平平淡淡,耿耿余淮也会有自己的小脾气,互相闹别扭生气,又自然的言归与好。
这还是一部充满充满正能量的剧,“那时候的你是最好的你,可是很久很久以后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耿耿这段独白戳中很多人的内心。少女耿耿和余淮一同成长,在时间的打磨下变得与众不容、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记得早些年青春期的女生会在班上传阅一些言情小说,从霸道总裁和灰姑娘的故事到《花火》、《非言情》、青春疼痛系列、玄幻传阅题材层出不穷。有一些搬上了荧幕,可是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种纯粹的故事,给人感觉很文艺,没有堕胎、死人、坐牢各种纠葛,基于生活现实的故事会更真实、更有代入感,耿耿代表的是最平凡的我们。
没有过度的渲染剧情,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你分明可以看到自己:被摸底考打击的失落、朦朦胧胧的喜欢、偷偷传阅的小纸条、解不出的方程式和难题、突然被老师点到回答问题的忐忑、偷偷议论着老师。
光说起同桌这次就有很多共鸣了,“嘿,老师来了告诉我”这句话再熟悉不过,你回答问题会小声说答案,遇到不懂得题目会主动和你讲解。我的青春很平淡,没有经历过青涩的爱情,没有喜欢过某个人,不过也会八卦朋友们喜欢的人是谁;可是在学生时代我交到了最好的朋友,遇到了很好的老师,我也很努力但成绩不好,却总有一群人相互坚持,会聊人生聊梦想聊很多无聊的事情,一起做很多事情甚至连上厕所都一同去。
谁不曾像耿耿,为学不好的功课黯然神伤,为父母的争吵烦心,努力坚强,希望一团糟的生活有所改变;只是,我们没有耿耿那么幸运,不会遇到像余淮那样的同桌说:“我帮你”,也不会故意说自己没听懂让老师再讲一遍。
谁不曾希望在青春里遇到一个像余淮一样阳光、温暖的同桌、干净的少年,带着一口小虎牙笑的那么灿烂,在你难过的时候鼓励你,为高考一起努力。
谁不曾希望像蒋年年一样性格爽朗、活得肆意洒脱,敢于表达也能勇敢承认错误,有霸道的一面也会有娇羞的时候,二话不说为朋友两肋插刀的神情和态度,她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女孩。
谁不曾如耿耿余淮一般和朋友斗嘴、互损对方,却又彼此关心。
谁不曾像简单一样偷偷喜欢一个人,制造各种巧合,默默他做一些事,为自己的小秘密甜蜜而忧伤。
谁不曾遇到过像徐延亮一样憨厚有点胖的班长,在一些小事上用心照顾到班上每个人。
谁不曾遇到过像张平一样真诚的老师,呕心沥血、一视同仁地不偏不倚,一切都为了同学们。
看到很多情节能勾起记忆深处的回忆,这不仅是耿耿余淮的青春,更是80后90后这一代人的青春历程看到余淮听着mp3、一群人看刘翔比赛的画面、充满校服、军训、球场的高中生活元素都让人感叹恍若经年。
淡淡的青春里,包含爱情的萌芽、亲人的矛盾、形影不离的朋友、会帮助你学习的老师、谆谆教诲的老师、对未来的迷茫,以及背着书包做不完的试卷美好的上学时光;这么多美好的人和事物好像已经离我们很远了,我们通过剧中人物的影子重回青春,去看看曾经的自己,对17岁的自己说一声你好。
高中时的生活是兵荒马乱的,每次月考就换一次作为,我们会在课桌上刻下自己的印记,会在高考后观赏疯狂的“撕书”场景。还有学校的饭菜似乎最可口最便宜的,现在临近大学毕业的我已经没机会吃到食堂的饭菜,也依然会怀恋“地三鲜”这道菜。不管是高中还是大学,我们最怀恋的可能是那种生活状态,写满笔记的课本、朋友就在身边、没有太多的烦恼、可以肆无忌惮很开心的大笑大哭,那是定格在记忆里最好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