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风正气筑牢新时代干部廉洁防线

       廉洁从政是党员干部的生命线,也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基石。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今天,广大干部必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坚守廉洁底线,以清风正气护航事业发展。今年以来,从中央纪委通报的典型案例到各地创新的监督实践,干部廉洁建设呈现出多维度、深层次的推进态势,为新时代廉洁政治建设提供了生动注脚。

       以家风“清源”涵养廉洁基因,让清风正气浸润心灵。 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腐则政风浊。年初查处的齐扎拉案中,“家风不正,对家属失管失教”成为其堕落的重要诱因。这警示我们,廉洁防线不仅要在工作中筑牢,更要在家庭中扎根。重庆万州通过挖掘江竹筠等革命烈士的红色家书,将 “粗衣淡饭足矣”的质朴家训转化为廉洁教育资源,让党员干部在沉浸式学习中感悟“清廉传家远”的真谛。这种将红色基因与家风建设深度融合的实践,为新时代廉洁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唯有将廉洁文化融入家庭日常,以言传身教培育崇廉尚洁的价值取向,方能从源头上帮助切断腐败滋生的土壤。

       以科技“赋能”织密监督网络,让隐形变异无所遁形。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深入,违规收送礼等“四风”问题呈现出“快递送礼”“电子红包”等新形态。对此,四川绵阳市游仙区于2021年创新运用“阳光监督平台”,通过大数据比对精准发现村社干部违规领取耕地补贴问题,实现了从“人工筛查”到“智能预警”的跨越。这种科技赋能的监督模式,不仅提升了执纪效率,更打破了传统监督的时空限制。正如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强调的,要聚焦“快递送礼”等隐形变异现象,综合运用物流追踪、资金溯源等技术手段,让“隔空送礼”无处遁形。科技与制度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新时代的监督格局。

       以行动“破题”深化基层治理,让清风正气扎根一线。 基层是廉洁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作风问题的易发地。2025年春节期间,多地通报的违规收送礼案例中,基层干部占比突出,反映出“微腐败”问题的顽固性。对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从多个方面划出“硬杠杠”,为基层干部履职戴上“紧箍咒”。这些实践表明,唯有将制度约束与监督执纪紧密结合,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小事”抓起,才能真正让基层治理清清爽爽、干干净净。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既要传承“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传统美德,又要善用大数据、信息化等现代手段提升治理效能;既要在节日节点绷紧纪律弦,更要在日常工作中厚植廉洁根。唯有以思想“清源”、科技“赋能”、行动“破题”,方能在新时代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廉洁答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