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侯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道生万物,道怎么能够生万物呢?这当中一定有一个过程,所以第四十二章,老子就用几句话,来把它叙述出来: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生万物是一个很长的历程。“一”是从无到有的一个开始。道是无,因为你看不见,摸不着,又说不清楚。
但是从它的现象可以看出来,它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体开始演化,然后慢慢复杂起来的。这也是经过科学验证的。
“一”是道深化发展的开始,“二”是开始有阴阳,即有了不一样的性质。阴阳是分不开的,有阴就有阳。阴阳同时存在,只是有的时候阳的显出来,阴的隐藏起来;有的时候阴的占的比例大一点儿,阳的小一点儿,就是这个不同而已。
阴阳如果不互动,阴是阴,阳是阳,两个谁都不理谁,那就不能生万物,所以它们一定要有交互作用。
“三”是阴、阳和阴阳互动,有阴,有阳,有它们的交合、调试、交互作用,这样就产生了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的产生,大概都是这种状况,都是同样的历程。而且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负阴而抱阳。看到温暖的,你多半会面向它;看到比较寒冷的,你多半用背去抵挡它。
因为背比较不敏感,而前面需要温暖,差不多所有动物都是这样的。植物也是一样,植物为什么要向上长,因为上面是阳的,向上长,就能吸收很多阳气。
植物为什么有的倾斜,因为那边阳光没有受到阻挡,它就往那边走,而这边阳光都阻断了,它接触不了阳气,就不会往这边长。所以很自然,植物有各种不同的形状,那就是负阴而抱阳。
万物都同时具有阴阳这两种不同的性能,虽然有显的有隐的,有多的有少的,但是不可能分开。
那么,它又怎么能够产生万物呢?老子用一句话来说明:冲气以为和。“ 冲 ”是虚的意思。比如我们现在,珍珠奶茶是冲出来的,调酒器是冲出来的。
我们把两种不同的东西放进去,然后就冲出第三种味道来。所以冲虚,是使它虚才能产生变化,这叫“弱者道之用”。
如果里面空间很小,又用液体或者固体把它充满,你再怎么摇动,它都不会起变化。
一定要有比较大的空间,里面东西少一点儿,先让它虚才可以冲,这样它们彼此才会互动,才会交合,才会互相交换一些东西,然后得到合理调和,所以“和”,就是合理的调和。
阴阳一定要平衡,阴阳只要不平衡不调和,就会产生种种问题。先看我们自己,我们常常会感觉到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如果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就是阴阳不调和——阳气上升下不来,阴气往下走上不去。
那你就开始要调动,把阴的往上调,把阳的往下降,让它循环往复,这样就达到平衡了。平衡你就能恢复健康,所有的生病状态就会消失了。
下面老子讲了一句话,大家听起来,会觉得很熟悉: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这句话就在第三十九章也讲过。
他说像王侯这么重要,这么尊贵的人,他们都叫自己是“孤”“寡”“不谷”,“不谷”就是没有办法养别人。
在这里的“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是起转折作用的,因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讲天道的部分,这部分我们是看不见的。
老子用这句话,来引出后面的人道部分,我们现在称它为人生哲学,或者称它为生活理念都可以。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损”跟“益”是同时存在的。“物或损之而益”,你去损害它,结果是增益它。
“或益之而损”,你去增益它原想帮助它,结果却在伤害它。我相信大家应该可以想到很多这样的事情,比如种树的人,他看到树被虫吃了,或者看到这一棵树长得很不好,就在春天快到的时候,来剪修树。
我年轻的时候觉得那些来剪树的人,真的很残忍,又锯又砍,几乎把整棵树剪光,这是对树好吗?
那么大的树,砍到光秃秃的就剩一个小树干。但是一两个月之后,你就会发现,它长得非常蓬勃。
我慢慢才了解,如果那些部分不去掉,它所吸收的养分就无法平均发展,那所有的枝条就都枯掉了。
把没有用的部分剪掉,水分才会充分供给,才会让这些有用的部分,重新长成非常漂亮的一棵树。
反过来看“益之而损”,你给他好处,增益他,最后是损害他。比如发大水的时候,满街到处都是水,河流是水,路上也是水,甚至老百姓家里都是水。上天给你很多水,但是你却叫苦连天,就是因为给你太多了,反而是损害你。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这些都是前人传给我们的教训,我们也要把它传承下去。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也是这个道理,古人好的话,好的道理要代代相传。
其中有一句话,是老子特别喜欢的,因为他觉得这句话很有代表性,叫强梁者不得其死。此句话在周朝时候就很流行,意思是强悍的人经常是不得好死的。
一天从早到晚刀枪不离手的,其实不是英雄,根本就是鲁莽、好斗,只是想表现自己,不把别人看在眼里,这种人都不得好死。
有一句话,也是流传很广的,叫作精于游泳者死于水,精于枪者死于枪,精于刀者死于刀,就是
“强梁者不得其死”,
同样的道理。
吾将以为教父。
“教父”就是教学的主要课题,教学的范本,施教的典范,就像今天我们常讲的基本要义。老子说我们应该把这些话,当作代代相传的、做人的道理。
我们看完这一章,我们慢慢就知道,我们中华文化跟西方文化是很不同的,西方文化重视分,而我们重视合。
这一句话其实不是很妥当,我们是有分有合。我们不可能不重视分,但是我们知道,分跟合要互相起作用,有分有合,合中有分,分中有合。
所以我们把它归纳起来,用一个字作为代表,叫作“ 生 ”。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我们是“生”的学问,不要说我们是“合”的学问。
“合”是“生”的一种作用,“分”也是“生”的一种作用,因此叫作分分合合,合中有分,分中有合,生生不息。
—— 曾仕强讲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