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安全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是怎样才算是给予孩子足够安全感呢?众所周知,一座坚固的房子,离不开地基的支撑,地基打的越牢固,房子越能经久耐用。人类也一样,在孩子出生的前几年,帮助孩子建构好早期安全感,在以后的生命中他才有足够的精力来发展自己。我们讲一个内心有力量的孩子,首先他必须是安全感充足的。孩子的安全感来源于最初的养育者,再准确的说,主要来源于妈妈。这就要求妈妈对孩子的需求反应是及时的。安全感充足的孩子始终坚信我是被爱的、是有价值的、我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讲到这里妈妈就会抱怨:我也想给孩子安全感呀,可是一不小心他就成了玻璃心。这种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内心戏足,总觉得自己没问题,都是别人的错,别人与他的交往中经常莫名其妙就踩到他情绪的雷,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究竟是什么让孩子变得如此不堪一击呢?怎样才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安全感呢?首先妈妈要保持情绪稳定。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你是不是第一时间放下所有的事情来满足他?做到他三岁之前的无条件接纳,让他感觉此时此刻,我在你的生命中是最重要的。其次,注意夫妻之间的关系,因为夫妻关系是一个家庭中的定海神针。我们要知道的是,亲密关系大于亲子关系,这个家庭的动力结构才是完善的,孩子才能有多余精力发展自己和探索外部世界。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出现的第一个敏感期。因此给孩子一种有秩序的生活能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并且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秩序敏感性是大自然赋予孩子的一种神奇的能力。孩子会因为秩序产生自然的快乐,也会因为所处环境阻碍了秩序敏感性的发展或者秩序错乱而焦躁不安、发脾气。当孩子看到某些物品放置无序时他仿佛突然突然受到某种刺激或某种指令一样强烈要求物品恢复原位。比如说用过的洗脸毛巾没有挂在原来位置,或者桌椅板凳没有放在原来对应的地方,三岁左右的孩子会突然注意到这些现象,并且放回原位。只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上的不协调。再比如说,每天从家里到幼儿园都是走同一条路,当你有一天换了一条新路时,他会开始大哭,嘴里说着:“不是…不是…”甚至要求折回去重新走,在大人眼里觉得是无理取闹的行为。秩序感是孩子的一种需要,他不仅让孩子感到快乐,也让孩子感到安全和平静。所以此时父母要做的便是理解并支持孩子的行为,让其自由发展而不是随意批评或阻止。因此,家里的日常用品最好摆放有序,每次使用后一定要及时归位。这个阶段尽量不要对孩子的居住环境做太大的改变,比如频繁的为孩子更换居住和生活环境、搬家等等。
很多父母会有个疑惑:孩子为什么见到什么就啃什么?这是因为他到了人类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口欲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口唇的感觉上。口是他们生活和兴趣的中心,此时的宝宝也是在用口来认知整个世界。通常在三个月左右孩子会出现吃手的现象。抬起小手、伸出手指,或将整个拳头塞进嘴巴,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对宝宝来说是一种飞跃。因为它需要手眼协调、运用大、小臂肌肉力量控制手指等来合作完成。当孩子把手放进嘴里的一刻,大脑就开始统合来自手和嘴巴的信息。大脑中的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得到链接,刺激越多,神经元的链接越丰富。我们见过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吃手或者啃玩具时,因为担心孩子养成吃手的坏习惯或者觉得玩具不够卫生,而在第一时间制止,强行把玩具或手拿开。当我们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制止孩子吃手时,孩子的口欲期没有得到满足,不但阻碍了这个阶段孩子的正常工作状态,还会在稍大一些时暴露出问题,比如爱吐唾沫、啃手指、爱吃零食,甚至是男性爱抽烟和女性的爱唠叨也是口欲期被强行干涉遗留下来的问题。武志红老师说过:中国人的集体心理年龄停留在口欲期。走遍世界都没有发现有比中国人更爱吃的。无论是煎、煮、蒸、炸,还是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中国的吃文化发达泛滥。所以在口的敏感期父母要做的几件事是:①给孩子提供三种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物品供他选择,过段时间更换掉其中两个,留下一个作为孩子对旧有物品的连接。②把孩子用嘴巴啃的玩具尽量洗干净即可,不必过于消毒,因为孩子的抵抗力也是需要使用和增加的。
人类神经元的成熟和发展是由上到下的。当让父母觉得焦虑和紧张的口欲期好不容易淡化之后,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孩子爱抓捏东西,甚至是动手打人。这是因为伴随着口的敏感期来临的是手的敏感期。需要注意的是:两者是有重叠的。即在手部敏感期,孩子在使用手的过程当中,发现新的事物不知道如何使用时,会先用旧的已经建立起来的模式先用嘴巴来感受一下,然后再决定怎样使用手。处在手的敏感期的孩子,软软的手感太令他着迷了。所以他们通过手指来不段拿捏,把一切拿到手的东西都用来探索。给他一根香蕉,他根本不在乎能否填饱肚子,反而对这种抓在手里黏糊糊的感觉有兴趣。喂他吃饭时,他更喜欢用手抓捏食物,每每这时妈妈们如临大敌,而孩子们却乐此不疲。因为孩子发现通过自己的手部力量能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至此,有了一个“自我效能认知”的过程。即孩子在经历的一个过程产生令自己满意的结果之后,他会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这也是自信的基础。所以在手的敏感期,父母要抑制自己想要制止孩子的冲动,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使用和锻炼手的空间,给孩子提供一些诸如生鸡蛋、面团、或者橡皮泥之类的工作材料,让孩子在玩耍的同时发现物体有多种变化可能性,通过手指的抓捏刺激大脑的发育。
当父母因为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口、手敏感期而松口气时,最令家长抓狂的腿的敏感期来临了。正如前面所说,在孩子手的敏感期来临之时他就通过爬行来达到自己想要去某个地方的目的。在腿的敏感期,孩子对走路无限痴迷。让父母头疼的是,当孩子走路还不稳的时候,通常是哪里不平走哪里,甚至是哪里脏乱走哪里。他们专挑坑洼不平的地方来回走,或者在高低不平的台阶上不停上下。这对还不能够完全掌握平衡感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次挑战。而当他真正学会走路时,却不愿意走了。很多父母或者老人会觉得:“好不容易盼着你会走了,你却要求抱着。这不是跟我对着干,是什么?”好吧,你们可能真的冤枉孩子了。对孩子来说,一生中最喜欢走路的时候恐怕就是此刻了。千万不要图自己省事,就把孩子一直抱在怀里。浪费了孩子用腿部感知世界的宝贵时机。最好的方法就是:跟在孩子后面,他停,你就停,他走,你也走。放慢你的节奏,跟着孩子的感觉走。这,才叫关键期关键帮助。
一些细心的父母会发现,伴随着手、腿敏感期,孩子会出现空间敏感期。比如说孩子在玩球的过程中会发现,球可以随着扔的过程在空间里移动。或者喜欢爬到椅子上再爬下来,还有的孩子喜欢寻找各种各样的小洞,然后把小东西从洞眼里塞进去,恐怕成了很多家长的噩梦。有的父母还会说:我挺会跟孩子玩的呀,我把积木刚搭建好想炫耀,孩子走过来“啪”一下全部推倒,然后咯咯笑个不停,留下你还在莫名其妙。这都是早期空间敏感期的建构。这时候的孩子对爬桌子、爬楼梯有巨大的兴趣,也需要在物体移动的过程中感知空间的大小。孩子是在用自己的身体探索物质世界的空间。一个空间建构不好的人最主要的表现是:当他推着推车走到拐角处时发现怎么也把握不好方向和力度,努力几次也拐不过去;或者当他想往床上躺时,觉也计算不好头部与床的距离,经常撞到床沿上。亲爱的家长朋友,所以你知道当孩子空间敏感期来临时你需要做些什么吗?对,当孩子把球抛过来时,你需要捡起来,再抛回去;或者在安全范围之内给他足够的空间和自由,允许他爬上爬下探索。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期望孩子能够顺从自己、做个听话的乖宝宝。是的,当他还不会说话、一切都需要依赖父母时,你与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堪称完美。可是,当孩子的自我意识一旦觉醒,开始喜欢说“不”,用一系列的挑战行为来对抗你的权威时,标志着孩子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到来。这个时期的孩子开始意识到“我”与外界的区别,孩子开始把自己与他人分离。也就是说孩子开始走向独立。最明显的表现是:总是说“不”,你问他吃饭吗?他说不,喝水吗?也说不,睡觉吧?还是不。可是你给他食物,他照样吃,同时嘴巴依然说着“不”。很多父母很纳闷:为什么孩子老跟我作对呢?其实孩子是通过这种表达来建立“我”的概念,由此来表明“我”和你是有差别的。亲爱的家长们,如果你认真,那你就输了。不要与孩子计较,让它自然度过就好了。自我意识敏感期还有一个比较常见的表现就是不愿意分享。许多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怎么那么自私?或者为了自己的面子强迫孩子去分享,给孩子贴上“小气”的标签…殊不知此时的孩子已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他是要区分这是我的,那是你的,在划分界限的过程中建构心理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