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太空事业
2008年9月28日,SpaceX的第四次发射成功,猎鹰1号创造了历史,那年年底,SpaceX拿到了NASA的大额订单,为了完成订单,SpaceX需要打造一枚比猎鹰1号强大的火箭,最后的设计是新火箭配备9个与之前相同的默林发动机,于是猎鹰9号诞生了。此外还需要找到新的发射场地,为了能够定期发射新的火箭;最后选中了位于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为了节省成本,SpaceX到处翻找可以再利用的低成本零部件,比如找到一个旧的液氧罐来作为压力容器。另一方面,马斯克质疑团队的购置需求来省钱,比如他质疑手下花200万美元造一对起重机来吊火箭,同事向他展示了空军的安全条例,但是这些条例大多数是过时的,SpaceX最后说服了军方修改了它们,起重机最后只花了30万美元。
几十年来,政府的合同让航空航天业不关心成本控制,火箭上的一个阀门比汽车上用的类似的阀门贵30倍。所以马斯克不断要求团队从航空航天领域之外的公司采购零件,比如改造了浴室隔间上的插销用作空间站中的门闩,改造商业空调设备用作有效载重舱的空气冷却系统。结合之前过时的空军安全条例,我真的有理由怀疑,现今的民用品的质量已经赶上了之前的航空航天业的产品质量了 ,也就是现今生产相同质量的产品,民用品和航空航天业的产品的成本相差不大,但是因为“百万漕工衣食所系”,航空航天业的公司也没想着把成本降下来,结果是马斯克这个“局外人”戳破了泡沫。
奥巴马的支持
2008年9月,贝拉克·奥巴马询问他的竞选顾问洛丽·加弗是否应该延长航天飞机计划的期限,加弗回答是,不应该,应该让私人部门来做这个。因为加弗是NASA的老员工了,他明白NASA计划停止航天飞机计划,希望用“星座计划”取代航天飞机,该计划正在用传统的方式运行,即NASA为了制造大部分零部件,同洛克希德·马丁和波音成立的合资公司联合发射联盟签订了成本加成合同,但该计划的预计成本已经增加了一倍多,而且完工遥遥无期。加弗建议奥巴马取消该计划,转而允许私营公司开发火箭,比如SpaceX,让它们把宇航员送入太空。最终,奥巴马任命加弗为NASA的副局长。
2009年底,加弗在与国会议员的辩论中胜出,奥巴马的科学顾问和预算主管说NASA的“星座计划超出预算、执行滞后、方向偏离、无法落地”后,奥巴马就取消了该计划。当然,NASA的保守主义人士都谴责这一决定。但是接下来的十年里,美国主要依靠SpaceX,送上太空的宇航员、卫星和货物比其他国家都多。奥巴马也在演讲中回应那些认为和私人部门合作不靠谱的人:通过采购太空运输服务,而不是购买航天载具,我们可以继续确保太空项目的落地执行遵循严格的安全标准。我们也将加快创新的步伐,因为参与其中的公司,无论是年轻的初创公司,还是成熟的领军企业,都在设计、建造方面不断展开竞争,在把宇航员和物资送出大气层这件事上不断地发挥着创造性。
猎鹰9号
2010年6月,猎鹰9号尝试首次不载人的试验性飞行。这次,马斯克面临的压力大得多,因为总统奥巴马已经将这种商业发展模式定义为美国发展航天事业的政策,发射失败会削弱新政的说服力,也就是这次实验还加上了政治上的压力。然后发射过程非常顺利,马斯克同团队通宵开派对,称他们“吹散了总统国策头顶上的一片乌云”。而且,SpaceX也从濒临破产的境地到如今世界上最成功的私营火箭公司。
迭代
“星座计划”的难产,本质上是美国的制造业外移,产业空心化、金融化。最近两年,波音飞机的舱门都焊不结实,波音的的吹哨人接连“被自杀”,波音迟迟无法交付NASA订购的火箭,可以说,沉迷金融游戏的高管“腐蚀”了曾经辉煌的制造业,美国的制造业正在加速“衰老”。SpaceX对比波音、空客算上是“革命者”了,如果美国的制造业真能再创辉煌,那么马斯克一定是领军人物,并且一定会淘汰掉波音这种上个时代的王者;否则,马斯克的成功只是美国制造业的回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