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奇汤治疗眉棱骨痛、偏头痛,及球后视神经炎、鼻窦炎等。
【来源】《兰室秘藏》卷上眼耳鼻门。
【组成】炙甘草夏月生用,羌活,防风,以上各三钱,酒黄芩一钱,冬月不用。此一味,如能食热痛,倍加之
【用法】上咬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粗,食后服之。
【功效】祛风清热止痛。
【主治】眉骨痛不可忍。
【方解】本证乃因风邪侵袭头面,清阳郁遏所致,故用风药羌活、防风祛风升阳,黄芩清泄郁热,甘草清热和中缓急。
【验案精选】
陈某,男,46岁,1998年4月6日就诊。反复眉棱骨痛1个多月,加剧3天。口涩、纳差、小便黄、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舌苔薄黄脉弦数。诊断:眉棱骨痛。处方:羌活6g、防风8g、黄芩5g、甘草3g、柴胡9g、火麻仁15g,上方每日1剂,二煎分服。付5剂,药尽病愈,随访半个月未见复发。
2.球后视神经炎邹某,男,36岁。
1周前患急性菌痢伴有高热,经治疗热退。双眼视力急剧减退。
某医院诊断为两眼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曾用血管扩张剂、能量合剂、激素等药物治疗1个月,收效甚微,双眼视力继续减退。
1994年8月16日来我院眼科就诊。眼球转动时牵引疼痛,双眼视力模糊,左眼3.6,右眼3.95,双眼对光反应迟钝。
眼底:双眼视神经乳头边缘模糊,黄斑区中心凹反光可见,口干,大便秘结,脉弦数,舌质红,舌苔黄。
诊断为双眼急性球后视神经炎。此为湿热郁遏化火;
用东垣加味选奇汤清热凉血,平肝熄风。西药继续用上述。
处方:生石膏30g,黄芩10g,炒栀子10g,生地10g,牡丹皮10g,羌活10g,防风10g,全蝎10g,甘草10g,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服药期间出现呕逆,加代赭石15g,竹茹6g。共服15剂,双眼视力均为4.9,近视力为5.0。
眼底颞侧视乳头色泽略淡,黄斑区中心凹反光存在,视野未发现异常,临床治愈。走访半年未见复发。
3.慢性鼻窦炎男,15岁,1996年5月2日初诊。
3年前因患头痛、发热,鼻塞流涕,经静滴青霉素治疗,病情减轻,惟鼻塞流涕不止,伴前额眉棱骨痛,拍片示:额窦慢性炎症。
经抗炎、抗过敏等治疗月余,效果不显。再给予藿胆丸、千柏鼻炎片等,仍不见功。
诊见患者鼻流浊涕,量多不止,伴头目昏蒙,前额痛,时咳黏稠痰,身重乏力。舌淡苔薄黄,脉沉滑。
诊为痰湿内郁、风热上扰、清窍不利,予选奇二辛汤加味
酒黄芩、白芷各10g。桔梗15g,羌活、防风各6g,生石膏、鱼腥草各30g,细辛、甘草各3g。服药3剂,痰、涕锐减,头痛减轻。
继服5剂,诸症消失,头清日爽。嘱以防风通圣丸配服藿胆丸以资巩固。随访1年未复发。
【临床应用】
1.慢性鼻窦炎总有效率为97.8%。药用:酒黄芩10g,羌活、防风炙甘草各6g,生石膏30g,细辛3g。水煎温服,日1剂,早晚分服,7剂为1个疗程。加减:脓涕量多,加桔梗10g,鱼腥草30g;前额痛甚,加白芷10g。
2.偏头痛治愈22例,显效17例,有效21例,无效4例。
组成:炙甘草8g,羌活30g,防风30g,酒黄芩15g。
血瘀头痛者加川芎、归尾等;肝阳上亢头痛者加桑叶、菊花、钩藤。
如见头重如裹、闷痛、舌淡苔腻者,加姜半夏、天麻、茯苓。5剂为1个疗程。
【临证提要】本方解表清里,对于外感风寒,郁久化热内伏,遇气候变化、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过度等触动的头痛效果颇佳。
临床常用于眉棱骨痛、偏头痛,及球后视神经炎、鼻窦炎等。
历代对本方发挥较多,可供参考:《内科摘要·卷下·十一各症方药》:“选奇汤。治风热上壅,眉棱骨痛,或头目眩晕。”
《温热暑疫全书·卷三·暑病方论》:“倘人迎弦紧而气口反大,咳嗽目疼,鼻流清涕,额与眉棱角痛,选奇汤最效。”
《张氏医通·卷八·七窍门上》:“白眼痛多有赤脉,若恶寒脉浮为在表,选奇汤。……风痛日久,渐变作火而羞明畏热,头目胀痛,若以风药与之则火愈炽,此风火相煽,选奇汤倍加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