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次的区别在哪里?触发点是什么?
当事人在5次事件中的参与身份不一样:
第一次是旁观者,情绪是愉悦的,因为事件与他无关,他是看热闹者的心态,新鲜快感。
第二次,他是被骂者,情绪是不高兴,因为他被骂时感受到不被对方尊重。
第三次,他是被骂者,同时还有五位学生作为旁观者。情绪是生气,尴尬。因为他不仅在被骂时感受到不被尊重,还加了一层,五位旁观者怎么看我。
第四次,他是被骂者,有一位学生是旁观者,骂人的是他儿子。情绪太糟了,不被尊重、别人怎么看我、非常尴尬羞愧、怎么是儿子?他太让我失望了、儿子骂爸爸颜面扫地尊严无存。
第五次,跟第四次相比,旁观者从一个人增加到五个人。这次的情绪是暴怒,感受除了前面提到的,正所谓三人成虎,这么多的旁观者使当事人感受到舆论的压力。
触发点是情绪脑的古老记忆被唤醒。
二.伤害是怎么产生的?在哪里?
原始脑或者情绪脑对刺激物产生自动化反应,激发了他原有的情绪体验记忆,是他对行为的解读引发的感受伤害了他。
三.你的学习是什么?生活中的例子。
我想起了张德芬老师说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以前理解起来还有点模糊,现在非常清晰。我还想起了ABC理论。A为事件,B为解释,C为结果。不是A事件导致了C结果,而是经过不同的B解释,得到完全不一样的C结果。把这个思维再结合ABC理论,太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