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都在阅读名著,家长有条件可以给孩子创造更好的,这一点应该得到足够的尊重,因为时代进步了社会得到了足够的发展。
我小时候没有这样的条件,那时候的农村可以见到的文字很少,记得我有一次和别人交流的时候,说了这样一句,我的童年是连小广告都看不见的荒芜。
现在的商家宣传总是用最精美的文字,一旦捧读一旦琢磨,肯定会浮想联翩口齿留香,可惜这些早就归为语言垃圾了。
我在初中时收集了一些这样的文字,每天要翻来覆去看上好多遍,以填补我苍白而孤独的幻想空间,后来我就有了文字根基。
其实那个时候,还是有一些书籍的,不过都很难得,所以现在想一想也是如数家珍,扭头一看竟是我们流光溢彩的如梦如幻。
我见到的第一本书是《白话续聊斋》,里边的内容已经忘记了很多,虽然从小学三年级一直读到了初中二年级,但是毕竟和自己后来的选择毫不相干。
我第二本遇见的就是《笑傲江湖》,那本书从小学四年级陪伴到今天,没有人会理解这么多年,我们之间的日久生情和相依相伴。
其实读完《笑傲江湖》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就是长大以后要写一本自己的书,要像金庸大侠这样以笔为剑笑傲人间。
不过那个时候,我的狂热化成了翻来覆去的阅读,毕竟时间很多,精力也旺盛的无处安排,所以看了一遍又一遍。
大概是在放下《白话续聊斋》的时候吧,或者说是在我听说了金大侠的一副对联以后,是无论如何也不再满足于这样一种浅显了。
我要读完金大侠的十四部作品,这个梦想从初中开始,一直到大学毕业才结束,可以说占据了我最好的学生时代。
接下来是要补充一点的,在每一个学生心中,教材是不能算书本的,现在的学生是这样,我们小的时候也是这样。
只要有课外阅读的,肯定不会拿出自己的课本来没完没了的看,所以我读金大侠的时间,远远超过走进课本和教材。
当一个人的热血被刀光剑影点燃,当我们拿一个木棒就想行侠仗义,那样的阅读可以媲美现在的游戏,不,应该是完完全全的超越。
我是在大学毕业以后,踏上工作岗位以后,那股子侠客情怀才消减的,不过说真的,直到今天我还有一种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正义感,都还是自己隔三差五的到江湖中看一看。
金庸的全套藏书,古龙的经典具在,梁羽生和温瑞安的若隐若现,放到最显眼的就是黄易那几本江湖再现。
如果说近几年教育来的气势汹汹,把他们挤在了一个苟延残喘,可是主人的偏爱,也时不时地让他们炫耀一番。
有辉煌无比的以前,也有不为人知的现在,只要看一看主任那双怎么都不想离开的手,就会毫不留情的抢走半壁江山。
可惜了,我到今天依然无法拒绝自己的武侠情怀,只要有阅读的存在,就会不经意的到里面看一看,我的江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