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
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神圣职责,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思想银行、竞争引擎、文化客厅和人才母机。地方高校要坚持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苦练内功、加快转型,奋力走好应用技术型大学内涵式发展之路。
一是要坚持以就业为指引,在学生中开展工匠精神、职业道德教育,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坚持学中做、做中学,提倡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两师教育”(一线教师和一线工程师)为重点,关注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广泛建立双证书制(学历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是要打通中专、高职(高专)、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立交桥”。根据市场和产业需求设置专业,建立专业预警和退出机制,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打造优势特色专业群。不断完善培养和教学标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吸纳最新科技和产业技术成果。深入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营造真实职业环境,倡导仿真模拟教学。改善实训条件,多途径、多形式加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大力增强应用技术型大学服务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新型农民培育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能力。
三是要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鼓励行业企业参与高校办学,支持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步建立起政府规划、行业主导、企业承办、高校支持的新型职业教育体系。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打造实训基地、建设教师队伍、开展技术研发。坚持将地方高校的应用技术研究和教学,与地方产业发展和市场培育相对接,产业发展什么,学校研究什么;市场需要什么,学校教授什么。应用技术型大学要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山地特色农业、全域旅游、地质灾害控制、教育扶贫、大数据应用等重大现实问题,聚焦组织研究,开展成果转化。完善有利于调动校企人员开展校企合作积极性的绩效分配和校企合作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制度。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向纵深发展,引进与孵化并重,创新与创业并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