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思维: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
我拿到一个问题的惯性:从过往逐个经验中分析。缺点:这是无序的。片面的。消耗精力但可能也打不中重点。
新方法1:正金字塔结构,总到分。
特点:先问题再细分。如面对的是一个明确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案时。
优点:有序、有效、直击重点,鸟瞰式,不会拘泥细节
如何使用:1、明确问题
2、搜索、筛选和问题有关联的信息,如用“关键词”寻找;
2.1 但是信息如果欠缺逻辑和说服力,量又大,要用结构化思维高效识别。
结构化思维识别方法:1、先找结论。关键词识别“所以”、“因此”;结论常出现地方,开头、结尾;主动出击“所以呢”,逼迫对方给结论。2、辨别论据。关键词识别“第一第二”、“原因是”;3、找事实。论点、理由可能是主观的,但使用的事实是客观的。辨别两点:事实是客观的吗?事实和理由、理由和论点之间有证明和被证明的逻辑关系吗?说得通吗?
新方法2:倒金字塔结构,分到总。
特点:先信息再分类后结论。比如和人聊天时,先获取信息,再得出结论。
优点:有效化处理
技能:信息的识别、分类、归纳、总结
一、分类,用MECE:相互独立,相互穷尽。没有重叠。激发点子。拓展思路。
1、二分法,a或非a
2、过程法。按照事情进展分,时间顺序,适合项目进展和阶段汇报。
3、要素法。一个整体分成不同构成,说明食物的各个方面的特征。
4、公式法。也是把整体拆分。
5、矩阵法。两个测量维度,4各象限,一个矩阵图。
二、总结。总结出有中心思想的主题句。有归纳法、演绎法。
1、归纳法,从特殊到一般。要找到不同信息之间的共性:“属性”or“结果”都是什么
穷尽到结论的工具:问“所以呢”。适合做工作总结。
2、演绎法,从一般到特殊。三段论:大前提(事物共性、客观、公认的)、小前提(特殊的)、结论
适合说服别人。
三、表达信息原则:论证类比
纵向:论,结论先行。证,层层证明。
横向:类,分类。比,分类间有逻辑递进性。
我的读后感:面对信息有了抓手。一种是明确问题的情况下,把问题的要素分类,再细化,分类有MECE原则等。另一种是面对信息的情况下,比如对话时,要进行分类,有助于理解信息,再总结。我比较上手的是倒三角情况,面对信息的处理方法,希望能有结论。根本上原则,是自己是要实在的东西,又要效率,要减轻认知负担,所以会主动地进行分类,要结论。
一句话:1、先结论,再信息类别化。2、先信息类别化,再出结论。以逻辑性贯穿上下,说得通证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