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整体性,差异性,发展性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身为教育者,纵然拥有所罗门一般的智慧,也必须对这一切保持敬畏。
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循环”中对生命发展以及教学教学规律的一种精确概括,就是对其动力系统的深刻揭示。在这个动力系统中存在着一个核心,就像人的心脏一样,具有最重要的地位。源源不断的将能量注入整个动力系统之中,这个核心就是儿童的自尊心。
什么是儿童的自尊心?
所谓儿童的自尊心,乃是指儿童的自我肯定,或者说良好的自我感受。是儿童对自身人格的真实,是儿童内部所形成的一种深刻的,积极向上的状态。
自尊心既是教育教学的前提,又是教育教学最终在儿童生命中所体现出的一种状态。是否拥有成熟稳定的自尊心,将在最大限度上决定儿童的精神面貌与道德发展,也将在极大程度上决定儿童对知识的态度。而自尊心被摧毁的儿童将丧失可教育性。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使每个孩子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就是不仅影响学生展示世界,而且还应确认孩子是周围世界中一个会为自己的成绩感到自豪的积极的创造者。
孩子总是抱着坦率的胸怀和好好学习的真诚愿望进学校的。孩子甚至不敢想别人,会把他看成懒汉或倒霉鬼。好好学习的愿望,这是人类美好的愿望。【当家长或者朋友跟我抱怨自己的孩子成绩不理想,学习不努力的时候,我常跟他们说,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取得好成绩,都想学好。我们应当给孩子信赖的情感,帮助他们每天进步一点点,让他们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增强学习的信心。而不是打击和斥责,把学习当成痛苦的事情,和完不成的艰巨任务。】
如果孩子看不到自己劳动的成绩,渴求知识的火花就会熄灭。儿童心中就会结起冰块。孩子失去了对自己力量的信心后,对教师的建议和批评就会采取粗暴的态度,或者更糟。他丧失自尊心后,觉得自己干什么都不行。
乌申斯基写道,孩子生来不偷懒,他爱独立做事。愿意什么都自己来干,应当教会孩子劳动。教会他思考,观察,理解什么是脑力劳动,怎么才算好好劳动。
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在他们的心中激发自豪感,自尊心–––这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学习取得成绩,男士,孩子产生克服困难的动力和学习愿望的内在力量的唯一源泉。面对现在减负,不给孩子打分评价的这一指导,理论上是为了呵护儿童的自尊心,但是却也让孩子感受不到那种付出之后的获得感,我觉得第五页的这句话“只有当掌握知识过程中取得成绩而产生欢欣鼓舞的心情的时候,才能出现学习的兴趣,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成为孩子的沉重负担。”在这里,成绩是为了促进学习的动力,请注意,是促进,而不是为了打击儿童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在下文中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看起来给学生评分是很简单的事,然而这却是教师找到正确对待每一个孩子的方法的能力。是保护孩子心灵中渴求知识的火花的能力。】
教学并不是机械的,把知识从教师那儿传授到孩子那儿,他首先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儿童对知识和学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教师的态度。【这一点,很多优秀的老师也为我们做出了事实,在我们身边也会发现,当孩子们喜欢某位老师的时候,他这门功课通常会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