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产品经理面试题以来到现在,发现一个很值得开心的事情,也算是一个经验:当我在思考一些题目的时候,我发现我会用到以前看过的相关书籍中的一些知识去解释这些问题,同时又觉得回答的不够准,对之前看过的书籍中的知识记忆已经有些模糊,于是我会针对这个知识点去翻书回看,长期以往,我对书中的知识就复习了好多遍了,每次回看的速度都会更快,回忆起来也很容易。
昨天又遇到了那个很常见的面试题,问题是:怎么辨别需求的真伪?
一开始自己的回答思路是,先解释什么是真需求,什么是伪需求,再回答怎么辨别。在怎么辨别中我运用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这本经典的产品入门书籍中的“树叶—树枝—树干—树枝—树叶”的知识。总体的回答思路我自己是比较满意的,能够在没有看过别人的参考答案的情况下比较快速的进行作答(说明多看书真的没错!并且重在理解),可能会比较不满意的地方是,说的还不够精准,用词可能不太精简。
所以今天特地回看讲述这个知识点的那一节,这一节苏杰是在讲“用户需求&产品需求”中提到的,于是重新梳理一下这道题的我的回答:所谓伪需求,是指没有触及到需求本质的需求,它可能是一个由用户自己提出的解决方案,比如用户说我想要一个什么功能,你去帮我做一下,这极有可能就是一个伪需求,那么相对的真需求就是,去探寻某个需求背后的本质需求。举个例子简单明白的例子,女朋友生病了,说给她倒杯水喝,这个时候的本质需求是,你应该去关心她,而不是停留在给她倒一杯水。那怎么去辨别伪需求呢?自然就是探寻这个需求背后的本质。苏杰的那本书中说道,产品经理存在的意义是把用户需求转化成产品需求,即需求分析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一个从“树叶—树枝—树干”再从“树干—树枝—树叶”的过程,而将(伪)需求转化成真实(本质)需求就是从“树叶—树枝—树干”的这个过程,即把众多的需求进行凝炼,提炼出真实需求。因此在碰到一个需求要辨别是否是伪需求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寻找背后的本质需求,看看有没有比用户提出的需求更优的性价比更高的解决方案,即能判别出其是不是伪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