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稻盛和夫的《活法》这本书的大名是在几年前,而真正的阅读则在今年(2019年)的九月份。
《活法》全书由序言以及实现理想,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磨练灵魂、提升心志,以利他心度人生,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第一到第五章构成。按照稻盛和夫的说法,所谓的“活法”,就是人生观,立足于做人最基本的伦理和道德观。而正义、公正、公平、诚实、谦虚、努力、勇气、博爱等有关于个人的伦理和道德观也适用于企业经营,适用于日常工作,这些就是万般皆通的“原理原则”。
先说序言,个人认为一本书的序言其实就是对全书的整体导引。《活法》的序言有八节,不同于其它书籍的序言,读完全书后感觉本书的序言既是全书的导引也是总结与概括。序言中讲了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在于“提升心性,磨练灵魂”,“极度认真”的过好每一天以及作为人应该极度自律。
第一章,作者主要的议题是实现理想。要实现理想,首先需要有一个“大的有点过头”的梦想,拥有一个超越自身实力的愿望。这个远大的梦想与年龄无关,无梦之人不会有创造和成功,他的人格就不会成长。其次,对于梦想怎样实现,稻盛和夫给出了几点建议。第一,要有“非同寻常的、强烈的愿望”,睡也想,醒也想,达到痴狂的程度,坚信目标一定能实现,并付出努力朝着目标前进;第二,要思考达到每个细节,将实现目标的过程在自己的头脑里模拟演练,直到能够在自己的头脑里“看见”这件事成功时的印象为止;第三,成功需要缜密的计划和精心的准备;第四,持续努力,通过“有意注意”提升集中力,天天钻研和创新,坚信答案在现场。最后,通过这些,伟大的梦想就能实现。
第二章讲的是从原理原则出发考虑问题。原理原则特别重要,其判断基准没有别的就是“作为人,何为正确?”,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企业都应遵守同样的原理和原则。对于原则必须坚守,不可随波逐流,仅仅知道也不行,需要贯彻与落实。因为原理原则是正确和坚强的源泉,同时也容易被忽视,只有时刻诫勉自己才能够落实。对于棘手的、貌似无解的难题,只要正面面对,以真诚的目光,遵循单纯明快的原理,从是非、善恶的角度判断就能解决。对于工作必须极度投入与喜欢,因为投入就会获得成就感,同样在投入工作获得成就感的过程中就会更加喜欢。
第三章讲的是“磨练灵魂、提升心志”。此处要特别说的是磨练心志的“六项精进”,第一,付出不亚与任何人的努力。努力钻研,比谁都刻苦,这样才能够磨练自己取得成功;第二,谦虚戒骄。“谦受益,满招损”,中国关于此类的话讲得实在太多,此处就不再解释;第三,天天反省。每天反省自己,有错即该,正像孔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为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对于反省、复盘对人成长的重要性,曾国藩等人都提出了要求。只有通过反省,才能够每日精进;第四,活着就要感谢。我的理解就是常怀感恩之心;第五,积善行,思利他;第六,不要有感性的烦恼。没有比忧愁、后悔、自责等负面情绪对人的伤害更大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专注投入工作。本章作者提出“劳动的喜悦是人世最大的喜悦”,本人比较认同。喜悦从苦劳与艰辛中渗出,工作的乐趣潜藏在超越困难的过程中。认真工作带来的果实,不只是成就感与充实感,还起到修行的作用,磨练人格,奠定做人的基石。
第四章,以利他心度人生。利他之心,在佛教就是“与人为善”的慈悲心,在基督教就是“爱”,需要我们为世人,为社会尽力。说的具体点就是要为周围的人服务,为团队,为企业贡献。对于私欲的追求要适度,学会“节制”,懂得知足。对于本章中所提出的“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个人认为对于现代人来说,“动机至善”需要我们每个人来追求,“私心了无”难以做到。
第五章,与宇宙潮流协调和谐。首先作者提到,主宰人生的无形之手有两个,命运与因果报应,其中命运是经纱,因果报应法则是纬纱,两者交织形成人生之布。其次提出“宇宙的意志”这个形而上的概念,宇宙的意识就是万物向善的意志,将宇宙间一切实物朝着“善的方向”牵引。最后对人的心灵多重结构进行了分析。人的心灵由真我、灵魂、本能、感性和知性五个层次组成,这五个层次是由内到外的结构。其中“真我”完美至极,充满着爱、诚以及协调和谐,兼备真、善、美。人的使命在于尽一生努力去磨练灵魂,让灵魂比降生时更为美好。人生的意义在于勤奋工作,满怀感谢之心,思善行善,真挚反省,严格自律,在生活与工作中不懈磨练心志、提升人格。
以上,主要对稻盛和夫《活法》一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一个梳理及复述。读过此书主要感受有以下几点:
第一,伟大梦想及其实现。必须树立足够远大的梦想,才值得我们拼尽全力去追求。此点与斯蒂芬∙柯维的“以终为始”观点基本一致,人生首要的是要有宏大的目标,然后沿着最终的目标不断前行。要极度热爱自己的工作,将工作看作是人生精进的道场。
第二,作者提出磨练心志的的六项精进,需要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成长中不断的追求与践行。原书中六项精进分别是:付出不亚与任何人的努力,谦虚戒骄,天天反省,活着就要感谢,积善行,思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烦恼。我自己总结为:(一)对待工作极度努力;(二)为人处事谦虚谨慎;(三)每日反省自身;(四)常怀感恩之心;(五)与人为善;(六)戒除不必要的烦恼。
第三,有关人的心灵五个层次论很有见地。作者认为人的心灵由真我、灵魂、本能、感性和知性五个层次由内到外组成。真我,位于心灵中心的内核,充满着真善美;灵魂,是裹在真我外层现世的经验与业障;本能,则属于维持肉体需要的欲望;感性,是主宰五感及感情等精神活动的心;知性是后天掌握的知识、道理和逻辑。人之出生及成长其实就是心灵由“真我”到“知性”由内到外的逐步扩展,而随着年龄的逐渐衰老,由外向内逐层“剥落”。此说法更加说明了真我的重要性,他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充满着爱、真诚以及协调与和谐。
第四,对于本书,其实还是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或者说是浅见。一是内容方面重复的较多,逻辑性不是很强。序言以及不同章节间有些内容和表达上有不同程度的重复,也许作者认为有些观点特别重要,需要重复来深化自己的观点。二是第四章中有关稻盛和夫在创办DDI公司时所思考的“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一个做企业的坚信“私心了无”,个人认为很难做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自利且利他”、“人我双赢”;我们无论在个人及企业经营中都需坚持“双赢思维”,单纯的“私心了无”可能也不是很现实;而第五章中决定人生结果的无形之手为“命运”以及“因果报应”,作为一个自小受到唯物主义教育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说法也是难于认同。“因果必报,但需要时间”,类似的语言让人难免想到中国古代小说中有关“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守旧的、具有争议的说法。另外作者所谓的在肉体的不同地方存在着灵魂,当一个新生命诞生时灵魂带着前世的“污垢”,也就是“业障”而来,这些观点都让我难以理解或者不是特别的认同。
但是,不管怎样,稻盛和夫的《活法》是一部能够提高认识,激励自我前行的书,熟读、领悟和践行此书的观点对于个人成长,企业经营都有益处。
不管年纪多大,我们仍要诉说梦想,描绘未来光明的前景。无梦之人不会有创造和成功,他的人格也无从成长。因为人格只有在描绘梦想、钻研创新、不懈努力之中才能得到磨炼。从这个意义上,我想强调,梦想和愿望就是人生起飞的跳板。
————稻盛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