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善为道者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古时候擅长运用道治理国家的人,不是让人民什么事情都明白,而是要让他们存在一定程度的愚昧。民众为什么难以治理,就是因为他们小聪明太多了。所以如果用利用智谋来治理国家,那国家的盗贼坏人一定会增多。如果不用智谋、小聪明来治理国家,国家整体都能获得福祉。


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知道“以智治国”和“不以智治国”是判断治乱兴衰的标准。如果能够一直保持拥有这样的标准,那这个人就具有最深奥的德性。这种道德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它与万物的运转一同归返于道的质朴,从而完全得到顺应自然。


如果说民智会导致人民欲望增加,会导致人民心乱难以治理。那愚民也有愚民的缺点。愚民会导致生产力低下,会把整个社会禁锢在一个原始的运行阶段。人类历史的进步,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欲望来牵引。一味的顺从自然,就会随着自然兴而兴,随自然衰而亡。这样虽然可以得到一时的安宁,但得不到长久的发展。

而且话说回来,随着民智的增长,管理手段也要相应的增长,这是一个博弈的过程。因为害怕民智导致的管理成本增加,就去愚民,说白了也是一种懒政的表现。

当然了,民智中负面的部分,也是需要限制的,比如钻法律空子为自己牟利的那些人,一定要建立新的,更全面的法令来管理。我想这才是老子这一篇中想说的内容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