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五接孩子时,老师都会刻意跟家长多交流一些。
孩子的班主任是位本身性格很好又超级爱孩子的中年人,而且一直从事幼教行业,所以她既能技巧和情感兼顾,又能长期和眼前并重来带孩子。
在孩子上半托班这件事上,我觉得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孩子能碰到这种老师。
这位老师跟我说:“跟其他老师聊你们孩子,大家都觉得你儿子好。”
她说,孩子既能玩,又能收。玩得时候,疯狂、投入、放松、没禁忌,但又能停下来稳下来听老师跟他讲道理。老师跟他讲道理,他能理解并配合。能同时做到这两样的,真的不容易。有的孩子,要么是被宠着捧着,根本不听别人说,要么是被大人吼着叫着,畏畏缩缩放不开。从孩子的表现就能看见大人。
老师说:“我跟几位年轻老师说,你这个妈妈在孩子身上是费了大心了。所以,你是最没必要担心孩子表现的,只需要像原来一样爱他就好。爱的力量最大。”
其实,老师的话让我惭愧不已。
想孩子初到人世这两年半时间,我也不是一个多么有爱的妈妈,也会情绪失控,会安全感无着落、会怒吼,会当着他的面摔东西发泄,会没轻没重说话做事,会伤害他。
每次,事后我会跟他道歉说:“每个人都会有情绪的,妈妈也是普通人,妈妈也有应付不来的时候,妈妈哭,妈妈吼,妈妈摔东西,就是把那些坏情绪发泄出来。希望你不要害怕,这很正常。”
甚至有时还会招呼上他,跟我一起大声摔书,扔枕头,等发泄完,我们再一起大笑着收拾“残局”。
所以,我并不是个多有爱的妈妈。如果非要为孩子那点所谓的好找原因的话,我想那应该归功于我读过的那些文字。
我叫不上孩子衣服的牌子,说不上奶粉的名称,但在孩子一岁半之前,我读过市面上绝大多数的育儿书籍。孩子一岁半以后,虽然再少有育儿书籍出现在案头,但文字的输入从没间断过。
很多文字,不一定直接与育儿相关,但是文字给了我见识,让我心底升腾起力量,给我一个更妥帖的情感出口,豁达了我的思想。
很多人问我:“老公不在身边,你一个人带着孩子不自怜吗?”
其实,一个人时才是进阶最快的。如果不是这几年一个人带孩子的时光,我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那么迫切却又平静的心情读那么多书,那么全身心投入到孩子身上。
发自内心的,感谢分离的这几年,不但没让我变成一个琐碎、操劳、怨恨、油腻的家庭妇女,反倒成就了一个越加明确定位和沉稳精干的我。
而更应感谢的,是那些文字,是它们在每个清晨和深夜陪伴我,给我力量,让我触摸自己的心底,让我去反思,让我更有能力去爱,去精进,去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愿读更多更好的文字,愿做个更有爱的妈妈。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