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的成色

今天来聊聊说话,这个很有意思,可以常聊。

1、

在我去年复习MBA的时候,一个写作老师的课对我影响很大

除了写作本身,他背后的思维更值得我学习。他当时说了句什么呢?

“除了口才,耳才其实更加重要。”

什么是“耳才”?其实就是倾听的能力。

你会“听人说话”么?

现在社会都鼓励个性、鼓励表达,放飞自我,但肯静下心来听别人说话的人,少。

这就有问题了,开个会,两个表达欲强的人凑一块,谁也不让谁,不是争执,就是自说自话。

最后就成了表演秀,产出的信息全是噪音。

在我的认知里,如果一个人具备这样的特征:

“就只会自己说一堆,根本不愿意听别人说话。”

这样的人有多远我离多远。

有朋友抱怨,说自己的妈妈太专制,所以没啥大事,绝对不和她说啥。

我说:不至于吧?

他说:动不动就骂人,但丝毫不给你解释的机会啊?骂完了就走。

我说:对啊,可能她压根就没想让你解释,她只是想说说话。

有朋友吐槽,说班里有个人很优秀,但大家都不爱和他交流。

我说:因为他太高傲。不爱和你们说话?

他说:因为他说太多,爱打断,说完就走。

一个人再“厉害”,“优秀”,但不懂得倾听他人的想法,在我的价值判定次序里,和“厉害、优秀”都撘不上边。

我的看法是,他不是天才就是小聪明,虽然前者做分子后者做分母,整个数字可以小到忽略不计,但还是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是那真正的、未被挖掘的分子。

我深以为然。

如果你去一个地方,你会发现大部分人都具备此特征,跟谁都能说话,一直说话,但绝对不听你在说什么。

那里叫“精神病院”。

2、

对话可以探出一个人的成色。

同样的一句话,语调、语速、轻重缓急,说时的眼神、表情与动作,有时你甚至能得出和他说的“话”完全相反的意思。

说不同的话,那更别说了,一般生怕你不知道的事情,通常就是他没有。

提一个我特别喜欢的人,昆仑万维的老板:周亚辉先生。

一个几十亿身家的老板,可以把自己的投资历程那么平实的写给你看(你别管完整不完整),比某些创投记者不知道高到哪里去,真的太不容易,其中关于投资、识人的决策逻辑,非常的精彩。

他在谈自己和创业者聊天的时候,分享了一套独有的判断标准:看业务细节,听具体数字。

“看我跟人聊聊就敢投资,好像傻乎乎的,其实不然。我跟CEO聊,1小时一般不超过10个问题,但会考察你对产品、技术,市场,运营,战略等各个环节细节的掌握程度,我碰到的CEO,很少有所有问题都能对答如流的,绝大多数,很快就被斩于马上,我知道这个CEO功夫还不够深。

我写过程序,当做产品经理画过visio图,做过项目经理,当过销售摆过摊,管过全国渠道,做过BD,做过marketing,买过流量卖过流量,战略和投资部门也干过,很简单,CEO行不行,你就问他各种业务细节问题就可以。比如一个快速成长期的2C公司,你问他,规划一次类似赶集、58他们在2013年这样的品牌推广活动,预算多少,注册用户和日活跃用户能增加多少?执行要点是什么?你们可以试试,可以筛掉四分之一以上的融A轮创业公司CEO。”

----周亚辉《投资笔记》

周先生在界面上开的4篇专栏我全看了,而且不止一次,每次都有新理解,一些资本市场的语言体系我还不太了解,但上面这段话对我影响很深。

从这之后,我和别人聊行业话题,或在准备工作汇报时,“业务数字”永远摆第1位,细节代表理解的深度,以及一丝丝可感的诚意。

他也教会我一个方法论:“如何判断一个侃侃而谈的“陌生大牛”,是不是水货的方法。”那就是:

和他聊业务细节,不断地聊

从不同的视角去聊

3、

如果我判断眼前这人很实在,我会就他的领域,诚恳的请教相关的业务问题。(我通常会事先了解此领域的基本逻辑,然后就其中某个环节直接提问,不啰嗦,也不问模棱两可的东西。)所有主观看法全部略过,通常一分钟就能聊完一个点。如果不清楚就算了,没什么。

但如果面前这个大师“天花乱坠,唾沫横飞”,还老爱抢你的话说,自称掌握各种商业机密,想出了别人想不出的商业模式。

那我肯定会从各个层面的细节去追问:

你说的这个东西的属性到底是什么?

初期用户怎么来?获客成本是多少?

启动资金怎么搞?

变现路径怎么弄?

你怎么验证这套模式的可行性?

如果成本低模式又颠覆,那你怎么面对巨头的复制?

不是牛逼么?你来给我解释一下?

不过,这些信息是那些“大而论道”,崇尚“马云式口头禅”的“大数据爱好者”不太好回答的,因为他们说的东西,往往都是概念符号的拼凑,一问到具体的实处,全散架。

(“这些东西,转发的公众号里咋没有啊。”)

连最基本的问题都无法解答,能解决行业的大问题就见鬼了。

真没意思。

(但如果我判断眼前这人很有趣,那还装啥啊,时间宝贵,聊聊奇闻异事,聊聊风花雪月。可以尽量的开心一下。)

不得不说,有趣的人真的太少了,他们连吹牛逼都能让你喜欢,这帮人往往会释放信号让你明白,我就是在扯淡,怎么了?我就图一乐不行吗?他们擅长把牛皮与自嘲巧妙的混合在一起,让你讨厌不起来。

大师们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入戏太深。

完。

这个怪力乱神的世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为什么世界总不听话 人们总是希望这个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运转,希望身边的任何人都听从自己的安排。事实上你会发现,让别...
    静888阅读 12,477评论 1 45
  • 第1篇|想创业,可你真的合适吗? 什么人适合创业,和什么人不适合创业? 1、这2类人更适合创业,有你吗? 撇开能力...
    麒麟社9579阅读 7,857评论 7 83
  • 2016年3月11日研究生毕业答辩。从五岁半开始的读书生涯正式宣告结束,我要滚出学校了,被迫或是自愿。 ...
    晓晓白掌阅读 256评论 0 0
  • 1、 times 2、for循环 3、普通的for语句 4 、while 5、until until条件和whi...
    J_L阅读 249评论 0 1
  • 灵感总是在瞬间爆发,纠结很久的一个问题,在今天发生一个事情之后突然解决掉,具体事件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突然学会了举一...
    猫不吃鱼小刺阅读 661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