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总是在瞬间爆发,纠结很久的一个问题,在今天发生一个事情之后突然解决掉,具体事件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突然学会了举一反三的思维方式,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兴许就是这样一种内心的小兴奋。
积累
坚持不断的积累很重要,今天又看到成甲在他的文章里说两年之间他读了几百本书,走了很多弯路,也曾是低水平勤奋者,到如今他的积累成就了他的输出,他的输出又成就了他现在的荣耀。
羡慕之余更多的是反思。这两年来也看了一两百本书,勤勤奋奋把读书该走的弯路走了一遍,幸运的是每个节点都会去反思刚走的路是否可以让自己到达目的地,没有,然后立刻转变思维。
变则通。看了二十多本书的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没看,什么都记不住,然后去学思维导图,读书方法,速读,记忆法,浅浅深深的了解只为促进读书中对知识的吸收,没有让自己去成为思维导图高手,记忆法大师,懂得拒绝目标路上枝杈开花的诱惑,才会更加坚定目标。
践行
读书的速度上去了,记忆貌似也清晰了许多,起码懂得给书分类了,读完反思自己收获了什么,林林总总的图书,时间管理、人际沟通、生涯规划、情绪管理、自控力……学回来很多个的知识点,个人生活看似充实了很多,然而痛苦又来了,我知道这些知识有什么用?看了那么多书又有什么用?
让自己看上去很勤奋吗?第一年超越50本,第二年直奔100本书,任务完成了,感觉爽了,同时内心又陷入了空洞。数字不是目标,在朋友圈里晒结果不是目的,对,学习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不是让人用羡慕膜拜的眼神看你的,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吸收这些知识有什么用。
练习
在拆书帮里也熏陶了两年时间,一直都在讲学以致用,行动才是最终的目的。说归说,又有多少人可以真正把自己写下来的A2彻底践行的?学习技巧不断被掌握,写作也越来越娴熟,内心依然会觉得空洞,所有不能够落实到行动里的知识,都是耍流氓。
刻意练习,思路梳理到这一步,真的蛮庆幸自己虽然走在大弯路上——自觉的自己并不是高水平勤奋者,但是不在错误的方法里钻牛角尖,这是自己最大的优势。从《好好学习》这本书里只坚持践行了一个方法(惭愧脸ing)——反思日志,坚持写了一段时间之后,发觉自己的思维方式更深刻了一些,思考问题不再总是浮于表面,以前的深刻也许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佯装出来的,但现在绝对不是。
关注点在哪里,就能看到什么。有一天看到秋叶大叔的文章,举一反三的功夫了得,心生敬佩的同时就在反思自己为什么不能够做到,难怪中学时代数学总是学不好,原来就是在中文的阅读理解里,也没做到啊!发现问题永远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大叔明明教了方法呀!但是我还是一脸懵逼,不!会!用!什么践行都是个鬼,不懂的东西怎么用!
那好吧,承认自己思维方式的匮乏吧。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不能够建立自己系统知识结构的原因,没有方法找方法,看来一堆关于思维方式的书,看完之后依旧不会,没关系,耐心积累,回到学习的最初始阶段,看书积累知识和方法,然后默默地耐心等待到了今天的灵光一现!兴奋到触发事件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就是明白了如何应用举一反三!对不起,这种方法我说不出来,但是这种感觉我可以分享,那就是,自觉的思维方式又往前精进了一小步,呵呵哒。
系统
所有的指路人都是贵人。当你眼界越来越开阔,思路越来越多的时候,人生已无法再局限于一个小圈子里,未来也有无限种可能等待自己去挖掘。精进自己的知识结构,用各种方法去创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才是当下最重要的事情,我依旧不知道目标指向哪里,或许是对人生顿悟之后的豁达,看淡风风云云之后不再悲观的坚定,对目标感的正向执念,都是所求。
好吧,读书真的赋予我了太多丰富的思想,甚至清晰记得在每个节点遇到了哪本书,哪个知识点,学习已渐入高效之路,也许还会走的很慢,但不再让自己深陷谬误囹圄,这就是信念的力量。直至现在,谁再让我给推荐书单,或者问我看不进去书怎么办,其实不用怎么办,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在书中找到自己人生意义的答案,但是如果你没有其它好的路径,那么选择读书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好吧,开始努力吧~先读完100本书,我们再聊。没有最初量的积累,读书大咖们教的方法你永远都不会用!
没有积累便不会有反思;反思之后不行动就不会有进步;行动之后不加入刻意练习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元认知,那么你一定学了个假知识;刻意练习完每一个知识点但没有形成自己系统的知识结构,那——问问自己,什么才叫功不唐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