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曲江言:默庵先生为总漕时,署有土神马神二祠,惟土神有配。其少子恃才兀傲,谓土神于思老翁,不应拥艳妇;马神年少,正为嘉耦。径移女像于马神祠。俄眩仆不知人。默庵先生闻其事,亲祷,移还乃苏。
又闻河间学署有土神,亦配以女像,有训导谓黉宫不可塑妇人,乃别建一小祠迁焉。土神凭其幼孙语曰:“汝理虽正,而心则私,正欲广汝宅耳,吾不服也。”训导方侃侃谈古礼,猝中其隐,大骇,乃终任不敢居是室。
二事相近。或曰:“训导迁庙犹以礼,董渎神甚矣,谴当重。”余谓董少年放诞耳,训导内挟私心,使己有利;外假公义,使人无词。微神发其阴谋,人尚以为能正祀典也。《春秋》诛心,训导谴当重于董。
参考译文:
董曲江说:默庵先生做总曹时,署衙中有土神和马神两个祠堂,只是土神有配偶。他的小儿子仗着有才华很高傲,说土神是个长满胡须的老头,不应该给配一个美艳妇人;马神年轻,正合适配给马神。于是就把女像移到马神祠,不一会就晕倒不省人事了。默庵先生知道后,亲自祷告,把女像移回原位,小儿子才苏醒过来。
又听说河间学署的土神也配有女像。有个训导认为学校不能有女人塑像,于是另建了一间找祠堂移过去。土神借着训导小孙子的口说:“你的理由虽正当,却存有私心,你是想扩大你的宅院,我不服啊。”训导正在侃侃而谈古礼法,突然被土神说中心思,非常害怕,在任期间一直不敢住在这间屋子。
两件事有点类似。有人说:“训导迁像还按照礼法,少年亵渎神灵更严重,受罚也应更重。”我却认为少年不过是年轻放纵。而训导却有私心,使自己有利,同时还借着公义的理由,使人无话可说。如果没有土神揭发他的阴谋,众人还以为他能匡正祭祀礼仪呢。《春秋》揭露人的内心,训导所受惩罚应比董姓少年更重。
应不应该诛心,其实也要分情况。我觉得训导这个心诛得对,因为他假公济私,道貌岸然的,挺可恶。如果只是偶尔冒出个念头,又能及时回头,也没有做什么,就不必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