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复盘是什么?复盘就是和自己对话,看到别人的问题都不叫复盘。
情怀复盘利=有理想+不能理想化,不要只是面对着自己的情感,然后是专注核心问题。
说到有理想,我今天要给大家推荐一本毛姆的经典小说叫<刀锋>。毛姆的确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作家,我们读过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人生的枷锁》,再加上今天我们要读的这本《刀锋》这就成了毛姆的人生三部曲,真的值得读。
毛姆应该说是二十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了,老爷子活了九十一岁,一生写了二十多部长篇小说、一百多部短篇小说和几十部剧本,这毛毛老爷子本人的生活经历也特别丰富。所以这老头儿总是能够冷静地解读人性的弱点。
深刻的剖析是。别冷眼今天讲情怀复盘力,不得不请来老人家。很多文学评论家都说,这毛姆这老头就像一位洞察世事的智慧长者,他能够把每一部小说的开始都凝结成一句话,那就是孩子们都做好,我跟你们说说人生,今天推荐给大家这本书,刀锋的书名其实是来自于印度教的茄陀奥义书。
前半生是在寻找光,后半生是在发射光。
刀锋什么意思?原文讲
一刀锋利,越之不易,无者有余,你得渡人心。
意思就是说一把刀刀锋是最不容易越过去的,因此智者经常说说得救之道总是困难,毛姆就以刀锋作为一个比喻。我希望我们能够看到生命中突如其来的变故,有着对此发生的疫情,有人渡自己,有人渡他人,还有人淹没、沉沦终不得渡的人生百态。
所以有人评价毛姆的这本书,说说读懂了这本书,才真正读懂了人生。因为这是老爷子七十多岁的时候的作品,那个时候老头儿已经确立了自己在文坛的地位了,所以创作也是进入到了一种极其成熟的阶段,用孔老夫子的话说就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了。所以,最开始写完初稿之后,给自己好朋友读,然后就给好朋友写了封信。
写什么?不知道,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乐趣。我才不管他人觉不觉得这本书好,我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那我挺过瘾。
所以,刀锋可以说是毛姆真性情的一本书,这本书刚刚在美国上市的时候,又发了五十五万册,这读者的反应超乎寻常。刀锋讲的是什么?讲的是一个名叫拉里的美国青年自愿地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经历了战友为自己挡子弹,当场死在自己面前了,却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之后,拉里对人生感到很迷茫。他想要寻求生命的意义,以及人应该如何活着。人应该如何活着?这是我们所有的创业者、企业家或者进取者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遗憾是长长的,孤独是常常的。人这一辈子当然应该有白日放歌须纵酒的闲情乐事了,当然也会有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烦情、愁事。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人生下一秒是什么样的喜怒悲欢,但是有一点,我们的人不管是苦是乐,我们都得把事情往好的方向去想。一个人看清了就学会放下,这不正是苏轼讲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逍遥自在了。好了,接下来来问问大家,
你认为人应该如何活着?
看到大萧条这种可怕的社会现实,我们前面推荐给大家的这本书,毛姆的刀锋就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毛姆当时写刀锋,其实就是想借着书中主人公拉里年轻人,从迷茫到自己度化自己,再通过自己希望自利利他能度化别人,最后回归的故事向所有读者希望阐明毛姆自己的一个观点。
毛姆说过度追求金钱是生命的枷锁,一味追求物质享受并不会让人信任。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看淡所有的不辞而别,心中有风景,眼里无是非,唯有精神上的富足,这才是人才。
你看我们每个人到了一定的阶段的时候,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这一辈子到底在追求什么?我们来到世界上是干什么的?我们最终的追求可能会成为一个像庄子说的那种真至圣贤这样的一个人,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可能绝大多数人做不到了。
巴菲特有一次在访谈当中说,他有一天和比尔盖茨俩人做游戏,什么游戏分别写下一个词,看什么词儿对她们俩影响最深,结果这哥儿俩就不是哥俩了,这爷俩就都在手心上不约而同地写下了关注。专注这俩字太重要了,一个举止随和、言语亲切的人,总能够顺应任何环境。
对于一个人来说,人生最大的财富,命运之镐就是安心,一题一议、一题一解,制成心心相续的追求自己想成为的那个自己。不管是喜欢编织喜欢制造,或者你这修运河,制定法律,艺术创作都需要专心致志,一直一直心安下来了,才能给一个人带来幸福。
苏格拉底曾经说说艺术家们看上去都不怎么聪明,没错,实际上这艺术家们都是真正聪明的人,因为他们是大智若愚,他们对于工作的专注带给他们幸福,他们每一个当下都幸福。可能他不像你有钱,所以你觉得他不聪明,但实际上人家快乐的今天我们跨时空对话,想一起透过司马迁笔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来看看这两个却不能叫聪明了,这叫打造国人性格和政治的设计师。看看这两个智者,他们身上有什么料?
《老子韩非列传》里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这老子带着孔子到黄河岸边,见到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势如万马奔腾,声如虎吼雷鸣,孔子很感慨,说了一段话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这话从孔子这种大智慧的人嘴里说出来不容易,老子在边上听了说,人生不知何处乎?这不像是孔子说的话,你能不知道终极问题吗?
好了,那今天我们现在化身扮演一下老子,
假如你是老子,你会如何回答孔子?我们想问的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墨江外婆来问问题,我们自己认为什么是真的精神富足,什么又是表演精神作,如果余生漫长,我们又应该如何打造自己真正的精神富足,能做点什么?
决策时尊重未来的自己,复盘时尊重过去的自己。智慧,越苦而越明。
其实每个人的有生之年,我们都应该对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持一个乐观的态度,并且用乐观的态度作为一个主基调。因为乐观本身就可以创造财富和价值。这话可能很多人不理解,我想可能很多人曾经买过很多股票,但是折腾发现不赚钱了就想抛,就不玩了。如果我们回到二十多年前,你不去卖掉自己所买过的绝大部分的股票,那想来你应该得到的回报比现在努力工作应该高得多。
导致了我们没有成为本来应该可以更有钱的自己的是自以为是,这里面主要的原因其实就是我们对世界的乐观态度不及对世界的悲观态度。站在更大的层面上,我们保持乐观应该是必然。你看巴菲特持有很多公司的股票都是长期持有,我们只能看着他朝着方向走,而且未来几十年都这样。
当我们理解这一点之后,绝大部分人会对未来的资产增长保持乐观态度。如果你不知道选哪一支股票,那就买一支指数基金,并且长期持有。学习巴菲特,因为从概率来说,这可能比你天天折腾,一会儿买藏,一会儿持仓,分析各种政治经济宏观环境。
你觉得自己特聪明,恐怕这些只会让你越折腾越穷叫越。所以金融学里面有一个萃取,什么叫萃取?萃取的精髓就在于收集碎片,找规律,然后利用规律解决难题。我们只有站在更宏观的层面上看待这件事情,我们才能够对未来的世界变得更好,充满一种必然的信心,而这种信心本身不就是可以创造财富和价值。
我们从生命具有无限创造力的角度重新来看看世界,你会发现这几乎没有什么悲观可言,只有乐观。因为生命是永远向上的。就像易经中的那句话叫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人类的历史永远都是在进步,我们讲熵增定律,说这是让宇宙都绝望的定律,因为从宇宙的角度来讲,好像最后一定会归于热寂,一定是从有序到无序。
而从自己的角度来讲,从这一生的角度来讲,难道不是君子自强不息的过程吗?不是从无序让他重建秩序的过程,我们打破小生命的局限和束缚,就一定能够融入到大生意。想想是不是道理,这人一旦把这事儿想清楚了,个人的那点苦难、挫折,眼前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所有的烦恼、焦虑就都算不了什么。
我总相信,随着人类进化的规律,或者对人类进化的历史掌握得越来越深刻。未来可能真的会出现在几百年内。都有创造力的公司,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无形的自我约束,这才是内心的敬畏。所以我们才推出了持续复盘力。
持续复盘力,莫向外求,不就是构建无形的自我约束。现在很多企业生存一百年,百年老店,那就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儿。再想来,未来通过组织机制的安排,我们应该可以预期有的公司可以活几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力,这种生命的活力是有可能的,而它的动力应该是来自于乐观两个字。
事实上,无论我们是学经济学,还是从事经济工作,或者是做别的事情,它都只是一种手。手段和工具最终帮助我们休息、修行、修行、修正行为。修行就像儒释道佛教禅宗说的那样,说让我们处在一种不想其他,只专注于按照自己的方向前进的一种状态。
唐僧不就是这样吗,就会俩字儿——向西。这种状态其实可以产生一个结果,而结果就是道家讲返老还童,也就是说一个人专注一件事情,专注自己的方向,他可能真的就心态年轻。如果一家公司找到了一个好方向,并且公司所有的人都朝着方向走,那这家公司就能返老还童,因为它会越来越有创造力,越来越牛。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智械机巧,不知者为高, 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
(权利和财富使人眼花而乞求,不接近这些的人就清白,接近了而不受其污染那就更清白;权谋诡诈,不知道者算高明,知道了却不使用就更高明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出污泥而不染,灵机巧而不用的道理。
有句话叫清淡欢颜,安静于暖。
什么是精神富足?什么是表演精神富足?
余生该如何打造?真正的精神富足。首先需要有乐观的态度,乐观可以制造财富和价值。
金句摘抄:
人生的苦恼是因为乐观的态度不及自己悲观的态度。
萃取理论:就是收集碎片,寻找规律,再利用规律解决难题。
眼界高,对长期成长有价值,生命永远向上,人类永远进步。一生就是熵减的过程。
从小生命融入大生命,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创造力的动力来自乐观。无形的自我约束经历,只是帮助我们修行。道家的返老还童,出淤泥而不染,修行是专注的状态。
公司找到方向会越来越有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