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副图片,汉中市城固县的一个村,几十个孩子踩着竹桥过河上学。
第二幅图片,云南鲁甸县的教室,一个孩子到教室后头发跟眉毛上结出了冰花。
看了以上两幅图片后,你有产生任何想法么?
在我们看来极为简单寻常的一件事,对他们而言,都是要需要经过一系列艰辛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仅是为了上学,他们就需要付出远远多于常人的努力。
几公里远的距离,崎岖陡峭的路程,变幻莫测的天气……
我们的终极目标不过是为了学习罢了。我们期待学习的有关一切能对我们产生一系列好的影响。
我们将一切的希望寄托在学习上,学习能完善优缺点,学习能开阔视野,学习能使我们改变自己目前的现状,进而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中国虽在不断发展进步中,但两极分化现象依然存在。
昨天,我们看到了“冰花”男孩顶着一头冰霜上学;今天,我们看到了城固县某个村落的几十个孩子通过竹桥过河上学?
明天呢?明天是否还会有其他一些地方的人,这样那样的经历着我们想象不出的“磨难”,而仅仅是为了一件对我们而言,在正常不过的事。
被风霜刮得通红的脸蛋,不停搓着的通红肿胀的手,时不时吸着通红的鼻子,走在摇摇晃晃的极窄的竹桥上,这一幕,极其鲜活地出现在我的脑海。
也许,其它很多地方,也正陆陆续续上演着类似的一幕,只不过,我们不得而知。
富的人,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身临其境地体会穷人的无奈与艰辛;穷的人,可能终其一生也无法身临其境地体会富人的奢侈与自信。
改变命运的方式很多,但对于穷人而言,最简单,最有效,成本最低的,便是“读书”。
他们想要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基础的,便是日后拥有一份稳定的,能养家糊口的工作,再好一点,便是追求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有过“梦想”这个概念,还是仅仅是为了日后找工作满足日常所需而已。
我觉得高晓松的一句话说的很好,送给他们正好合适。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说这句话的时候,高晓松正在监狱里。
在我们看来最基本的——蓝蓝的天空,明亮的阳光,于他而言,远远地观望都是极其奢侈的,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他只能在几面墙围成的狭小空间,数着时间的分秒……
即便如此,他也丝毫没有被眼前的磨难击打得分崩离析。他心底某个角落处,依然保有一个空间,让他放下疲惫,重新追求诗与远方。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着诗与远方,即有诗意的理想生活。
要是你仅以为曲水流觞,吟诗作对才是诗意的生活,那你就错了。
岁月清浅,时光舒缓。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依着斜阳,身披霞光,感受自然的画卷,描绘岁月斑驳的影。
这同样是诗意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我所追求的诗与远方。
不需要轰轰烈烈,一个人,干着自己喜欢的事,看远处天际云卷云舒即可。
或许 “冰花”孩子,以及过竹桥上学的孩子,他们此刻正上演着生活的苟且,但我深信,在他们的心底,一定也曾向往着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