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部电影都是一个生命,它有自己的类型DNA、基调特征、艺术追求和思想。
所有的电影都遵循一套相同的语法:视觉语言、听觉语言,还有把这些视听语言连接起来的表演传统,或者是颠覆传统的创新突破。影评人的工作就是识别这些传统和创新,但不是为了在读者面前卖弄学识或者故作姿态,而是要为读者提供全新的解读途径,丰富他们的观影体验,或者至少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启发。
这本书告诉普通电影观众在观影时要如何识别影片的流畅性、创作野心以及闪光点。
电影也有它的特殊性,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大众娱乐媒介,更是一种复杂的、标准化的工业产品。
首先要在精神上做好准备。你一定要放空,放下一切抵触、偏见或者任何影响你精神集中的东西,因为这些都可能阻碍你彻底投入到影评工作当中。
本书的结构脉络是按照电影的制作顺序来的,即从剧本开始,然后是选角、艺术设计、摄影,以此类推。
引自 引言
三幕式结构:铺垫——冲突——解决。
引自 第一章 剧本
第一章: 剧本(可信度、细节度、特异度)
1. 置身影像
(1)影片是否从一开始就生动、有效地呈现出了一个具体的世界
(2)影片前20分钟,我们能否入戏
2. 不要剧情,只要故事
(1)这个故事“想”变成电影吗
(2)这部电影只是一个剧情PPT,还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3)如果这是一个非传统的故事,它是否让我踏上了一段精彩的旅程,或者把我放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
3. 角色塑造
(1)角色是否有深度,是否让人觉得难以预测但又真实可信
(2)我关心这些角色吗
(3)这些角色是否有改变,还是始终如一
4. 平行宇宙
电影是否遵循了它天马行空的世界观设定
5. 结构过硬,叙事流畅
(1)这部电影叙事流畅吗
(2)我在乎故事的后续发展吗
(3)它让我感到惊奇吗
6. 对白的力量
(1)你看到的角色是在交流,还是演员在背台词
(2)他们的台词听上去自然还是刻意,幽默还是做作
7. 判断基调
(1)影片的情绪是什么
(2)它是想逗人发笑,是严肃正经,还是二者兼具
(3)编剧是否同情角色?他是从角色的角度思考,还是站在一定距离外观察
8. 电影主题
(1)影片的故事是否另有深意
(2)电影是否引发了后续思考
(3)影片是否触及历史、现代生活、人性、希望、绝望等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