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规矩意识。
春秋战国时期,卫国的于奚,对国家建立大功 ,卫国国王赏赐给他一片领土 ,于奚不愿接受这个领土,却想让国君准许他使用只有贵族才可以使用的一种佩戴在马脖上的红缨。孔子认为,宁可加封给他更多的封地,也不准许他使用红缨。因为这种君王特许的权力是不可以随随便便给人的,要符合程序才能给,如果君王不坚持原则,国家就会跟着灭亡。
这就是要长远考虑的重要性,在小的节点上着手治理。普通人眼光短小,等到小节点发展成了大节点,出了大事,才去补救。矫正小的节点,用力小而作用巨大。补救已酿成大事的弊端,浪费多少的功夫都不见得能成功,而且遗害无穷。
还有一个故事,关于人品。
关于人的性格导致整个家族覆灭的。战国时期,最初控制晋国政府的,是赵、魏、韩、智四大家族。今天我们讲一下智家:当时,智姓家族族长 智申,指定自己的儿子智瑶当他的继承人。他的族人智果表示不同意,他说:“我不同意智瑶作为您的继承人,智瑶是有很多优点,但他的人品实在太差:胸襟狭窄、刻薄寡恩,没有容人之量,谁和他都很难相处,如果他做我们智家的继承人,智家一定会灭亡。智申不听智果的建议,继续让自己的儿子智瑶做将来的族长。智果就带领他的下枝族人,另立族谱,改为“辅”姓。
后来,智瑶带领智家族人掌握晋国的大权,有一天,他跟韩族族长韩虎和魏族族长魏驹的两位族长喝酒,喝酒期间,智瑶戏弄韩家的族长和总管,智家的智国听到之后,警告智瑶说:“你激怒韩家的人而不防备报复,灾难必然临头。”智瑶却说:“我很牛掰,我就是灾难,谁敢给我灾难?”
不久后,智瑶又分别向韩家和魏家要求割让领土,这两个家族很生气,但都被他们的总管安抚下来了。他们认为,就让智瑶不可一世,让他轻敌,被迫害的几个家族,到时候会精诚团结,早晚会收拾他。
智瑶越来越得意洋洋,觉得自己谋略高明又判断正确。于是变本加厉地又向赵家新任族长 赵无恤,索要领土,这一次,他碰了钉子,赵无恤拒绝不给。智瑶就联合魏、韩两家,攻击赵无恤。
赵无恤逃回了晋阳老赵家老根据地,智瑶又亲率三家联合兵团攻击晋阳城,四面包围,密不通风。然后又决开汾水,想灌水进晋阳城,幸亏城头比浪头高一点没有被灌进去,赵无恤带领城内艰苦支持,可浸过来的河水渐渐增多。但晋阳城民心坚决,没有人想到投降。
双方进入了僵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