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坐上了从成都开往北京西的火车,踏上了我这个暑假的第二趟培训之旅。可能是太久没有独自坐火车的缘故,再加上看到眼前这个绿皮车,记忆一下把我带回到当初上学那会坐绿皮车的情形。从西安到成都,绿皮车竟然要坐一天!上车后,空间那么小,还是上铺,(那个空间,你知道的,只能匍匐前行)有点失望,又有点小激动,一开始竟然还走错了车厢!
火车准点出发,住在下铺的是一个去北京上学的小伙子。很热心,和他沟通后我就一直坐在他下铺的床上,吃了午饭,聊了会天,对面的是两个刚在上大一的情侣。(标准的大学情侣模式,偶尔撒点狗粮)
然后,我便开始了我这趟火车的一个重要工程——阅读39.5万字的《李白传》。一开始选择这本书,是因为看到马老师的暑假课程,我也在心里萌生了想要具体了解他的意愿。书在放假前就买了,一直没有来得及。读这样的人物传记,总感觉必须要一气呵成,否则会破坏美感。于是我选择了放在今天,从成都到北京的火车上,一个下午的时间来完成。
狂傲。这是原来李白给我的最印象。因为传说他要“杨国忠为他磨墨,高力士为他脱靴。”同时,他也很自信。因为他曾经写下“天生我才必有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两点,是他在我印象里和其他人最不一样的地方。在今天读完这本白话文的《李白传》后,对这位天才诗人,我又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他是一个勤劳的天之骄子。传说李白的母亲因为梦见天上太白金星,第二天便腹痛难忍,于是生下了他,后来父亲给他取名李白,字太白。因为在家排名第十二,人们又叫他十二郎。因为家人从胡迁到四川青莲乡,在家里他就和母亲说胡话,和小伙伴在一起时又说汉话,而且他从小便展示出独特的天分,读书和练剑,是他童年时代生活的全部。书中记载,那时的他上午“四书,五经”,下午《史记》,晚上练剑。所以他在同龄人中便鹤立鸡群,展现出过人的天分。十二岁那年,他成为县令身边的了一名小吏,专门为县吏做一些抄抄写写的事。(现在的话叫公务员)
所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即使有过人的天分,要想出类拔萃,那必定和勤劳是分不开的,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第二、一腔爱国志待挥洒,他是一个不轻易放弃的人。李白的一生,几乎都在为自己的功名而四处奔波,这也许也是那个年代男子的主旋律。他因为帮助一名农夫审理牛的案件,作诗得罪了县令,由此,便开始了他的拜师学道的生涯。四处拜师,四处求推荐,希望可以一展报复,然而却处处碰壁,写下的诗文交给那些所谓的“伯乐”,但全部都石沉大海。出四川,去金陵,去洞庭,去长安,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后来,他终于做了一名待召翰林学士(也就是和梨园的那些歌舞伎一样,玄宗想起了,便召入宫写首诗供他们赏玩。)后来因为得罪了高力士和杨国忠,高力士又用计离间了他和杨玉环这对师徒,最后,李白不得不离开长安,临走时玄宗还赐给他金银,又允许他逢酒肆可免费喝酒,遇客栈可免费歇脚,见驿站可要求支钱。(就是一张无限量的信用卡)李白后来又听友人说安禄山有反的趋势,于是他借口游历,又去深入打探,果然发现一些端倪。他回到长安的第一件事便是希望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推测讲给玄宗,让玄宗知晓,无奈,自己已不是朝廷官员,只得托人转交,而这次,依然杳无音讯。后来便是安史之乱,他带领妻儿隐居山林,原以为他会这样过完他的晚年。哪知后来祈王找到他,他又义无反顾,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挥洒自己的爱国热情。然而,这一去,却被当成叛军下狱,被流放。后来幸亏遇到肃宗大赦天下,他才得以回到家乡。
他的报国之路并不平坦,然而,他却不言放弃。四处拜谒,四处问道,好不容易弄到个官职,却是个可有可无闲职。最后,明明想报国却被当成叛军,遭到流放。他这一生,并没有实现他最初的梦想,然而,他却成为了盛唐时期一颗最闪亮的明星。这是为何呢?我想,正如帕克,帕尔默说的“他并不需要置身心于此,他还有更完整的内心景观。”同样,即使没有实现自己最初的爱国抱负,但也不必为此而耿耿于怀,因为你还有更丰富的内心世界,你还可以活出你想要的样子。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说的一点:
第三,他是一个待人真诚,交友广泛的洒脱君子。李白的一生,他不仅和孟浩然,汪伦,贺知章,杜甫,郭子仪,是好朋友,作为酒仙八杰之一,他更是重情重义,虽然他还和王维是情敌(因为那个出家修道的公主),高适更是后来反咬他一口。(说他是祈王的心腹,差点害得李白被处死)李白还有好几个问道休仙的亦师亦友的朋友,包括那个日本使者晁衡也是李白的好友。还有我我记不清名字的为他担保,取妻的朋友,以及那些没有太出名的友人,以及那些把他当成偶像的“白粉”们。李白的朋友圈可谓是网罗天下人士。拥有如此强大的朋友圈,即使仕途不顺,但生活依然可以很精彩!
工作并非生活的全部,所以即使工作一直不顺心,那也没必要因此而患得患失。毕竟,你还有“完整的内心景观”。一个人的内心,这才是最重要的。因为,你所感知的一切,均来源于此。
第四,李白是一个纯粹的驴友。李白生平,游历了很多地方,从胡到川,再到湖北,湖南,山东,金陵,洛阳,长安,幽州……他不仅读了万卷书,也行了万里路。所以,这也是让他的心胸变得豁达的方式之一。
第五,李白是一个真诚的爱人。李白的感情生活,这也是很多人关注的一点。书上明确记载了和李白有过情愫的几个人。初恋应该就是那个蕙儿吧,唱《》一曲,让李白对她念念不忘。对第一任妻子,我感觉更多的像有目的的仕途婚姻。因为当时介绍的人说,她家是名门望族之后,而李白当时苦于自己的家世不清,所以一直拜谒无门,他希望通过联姻的方式改变他的家世。事实证明,这段婚姻还是对他的仕途有一定的作用。而且李白和这任妻子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欢乐时光。第二任,母老虎婚姻只维持了不到一个月,就分开了。用现在的话是闪婚闪离。因为对方看不起李白,认为他仕途无望。这也让李白写下了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不朽名句。第四段,便是默默无闻的鲁女,为李白诞下一个儿子后,便撒手人寰。最后一任妻子便是知书达理的,也是陪伴他晚年的妻子。对这任,我觉得是一种相濡以沫的亲情。因为李白当时要被流放,而她却说她要和李白一起去。和李白还有着朦胧情愫的便是那个出道的公主了。安史之乱后,一直没有能见上最后一面,这也是李白心里的一个遗憾吧!
这次在读完这本书后,刷新了我对李白的认识。原来,他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天才,他只是比别人更加地努力;他并不是盲目自大,只是因为他的内心,始终如一地坚持想要报效国家,为那个时候的唐朝尽一份自己的力;他也并非一个文弱书生,他练剑,问道,修仙,旅行;他还是一个真诚的爱人,重情重义的兄弟……
这样的一个李白,我更喜欢。“天生我才必有用”,加油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