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可以被称为世界巅峰水平的不朽之作。我们为什么要读《红楼梦》?董梅教授说,第一,《红楼梦》是中国人的族群生活史;第二,《红楼梦》是中国人的族群心灵史;第三,《红楼梦》是数千年来所孕育的汉语言魅力的一次总体绽放。如果我们反复阅读《红楼梦》,我们会读出很多东西,比如生活美学、文学、哲学、社会百态等等。
这本书的作者董梅是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学者,她多年来从事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和教学,主要研究领域为《诗经》、《红楼梦》、古典诗学和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同时也是得到APP《董梅讲透红楼梦》主理人。
作者一开始就带着我们俯瞰红楼,她分别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提炼故事主脉和时间轴,勾画出贾府的平面图。在第二章里,作者讲到了“生活美学”,现代社会,由于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生活美学”便进入了大众视线。对衣食住行、美器美物的审美细化和品质考究,正在形成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态度。
01什么才是真正一流的生活家?
现代社会,懂得生活趣味、善于经营生活品味的人,往往被称为“生活家”。
我们从《红楼梦》里看到,貌似很多主子、丫鬟都品味不俗。但是在董梅教授看来,真正一流的生活家,至少得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要有实打实的生活技能。无论财米油盐,还是四时寒暑,都能把自己和家庭照顾好。这既是本分,也是本事。也就是说,要做自己和家庭的CEO。
第二,要有对生活的热爱,对审美的热情,这样才能有动力把在人间的每个日子过好。
第三,要能把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合二为一,经营出有灵性光辉的生活。这既是心灵的能力,也是精神归宿。
我感觉第三点是最难做到的。在《红楼梦》当中,王熙凤、贾母和林黛玉她们虽然年龄不同、性格迥异,却从三个维度构成了《红楼梦》生活家的典型。
02物质化的王熙凤、审美高级的贾母、草木之人林黛玉
董教授说王熙凤的生活可以用两点概括:精明能干和高度物质化。我觉得概括得特别好。
就说衣食住行、茶米油盐、四时八节没有是她不在行的,件件她都能拎得清。
比如,林黛玉来了,王熙凤一眼就对这位小姑娘的秉性气质摸了个八九分,所以当天晚上给黛玉准备床帐的时候,精心挑选了一副藕荷色的送来。藕荷这种颜色,跟林妹妹的韵味搭得不能再搭了。
论过日子的本事,凤姐儿有全副的武艺。不过,能干的凤姐儿有一个致命的弱项,那就是她没读过书,不识字。
王熙凤身上闪耀着一种活泼泼的世俗光彩,但是,始终没能让生活带上精神的灵光。她被强烈的物欲消耗着生命,最终断送于自己的贪婪和自私。
跟王熙凤的接地气比起来,贾母是另一种类型。
贾母有着高超的艺术修养,同时又永远兴致勃勃,随时充满审美热情。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她并没被年龄和地位消磨掉生命热力和审美热情。
贾母有高超的艺术鉴赏眼光,根本就是个大收藏家,她热爱音乐,兴致一来就让家里的戏班子按她的口味操演起来。大观园自从建好,每逢春秋佳日,她也没少进去散心潜兴。
总之,这位老太太真心喜爱一切美的东西。
再看看第三位生活家林黛玉,她的生活可以概括为两个词:灵性和诗意。
在这里,董梅教授说,在原著中,作者安排黛玉葬花,可不是矫情,而是用一种艺术化的手法告诉你,林姑娘是和大自然连通的。正是同一个原因,作者让黛玉姓林,暗示她是草木之人。
所以,《红楼梦》通过黛玉,建构了一种人和自然连通一体,没有隔阂的语境,生活在这种诗性的语境中,心灵指数高而物质消耗低。
03从三个维度来看三位生活家
《红楼梦》里的三位生活家,其实各自给我们贡献了一个生活维度:
第一,物质性,必须具体打理生活的本领,这一点可以参照凤姐儿;
第二,审美性,对美的热情和对生活的好奇心,这一点可以参照贾母;
第三,天然性,从天地万物中感知天然趣味获得精神源泉,这一点参照林黛玉。
虽然小说会有夸张的成分,但这三个维度足以提供一些参考给大家,由此来构建自己的生活,不但健康丰富而且风险不失活泼,自幽默等等。
在《董梅红楼梦讲义》中,我们得到了很多之前不知晓的一些阐述和解析。在本书的开头就讲了生活美学家,接着还讲了红楼服饰和人物、美食的真境界,中式空间审美等等一系列的“知识点”,还需要我们一一去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