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跟小伙伴开始逛博物馆,我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喜欢历史方面的书,小伙伴给我推荐一本《古董局中局》。
恰好碰上今年春节我被安排两天值班。于是在单位看了两天电视剧。两天看了一半吧,心急的我在网上找到听书的地方,一个春节听完了《古董局中局》。就这样知道了亲王马伯庸。
今天在陕西省图书馆亲王马伯庸签名讲座,我慕名而来,虽然我知道图书馆的讲座人会很多,但还是出乎意料,岂止是座无虚席,应该说是没有空地,我带头席地而坐,于是第一排过道席地而坐的人满了,这还不算后排密密麻麻站着许多人。
亲王从小到大为线索开始了他的讲座,他讲座的内容就是要表达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可以从历史上很细小的一件事、一个场面、一个情景去挖掘他背面的大题材,去记住重大的历史事件。
亲王提到玄奘,他没有讲大家都知道的故事,而是说玄奘回老家去见自己的姐姐,为父母去扫墓的事情。
玄奘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排名前三的高僧,也和我们普通的老百姓一样,见到白发苍苍的姐姐会相拥而泣,在父母的坟前也会嚎啕大哭。
亲王列举了秦代两位士兵的家书,他的解读就和我们当代大学生写的家书很相像,就是妈妈我很好,打钱过来。
他的解读他的风趣,引起本场同代人赞同的哄笑。他更深的解读就是说,无论什么朝代,人的情感都是一样的。
亲王还用一段时间解读中国的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发展的起伏。按照他的解读,中国的活字印刷没有活跃起来的原因,就是雕版印刷的成本比较低,比较容易操作,特别是雕版印刷出的中国古代经典,不需要不断地更改,所以活字印刷就没有市场。
历史发展到明代,一大批小说诞生,因为版本不一致,小说题材不一致,雕版印刷就非常慢,而这也就推动了活字印刷的发展。
活字的字模发展,从最早的泥质制木制,发展到金属,开始使用铜制。铜制的活字印刷成本就高了,铜应该算是贵重金属,特别是铜制的活字,更容易引起别人的顺手牵羊。
《显微镜下的大明》是亲王的新书,我想今天拿这本书来签名的人一定会很多。从6:30讲到7:30,亲王回答了七八个问题吧,然后就开始签名。
大约有二分之一的人排队请亲王签名,我信步离开会场,我留心了一下,像我这个年龄来听讲座的人不太多哟。
亲王的铁粉之一,我的小伙伴因为有事没有来,委托我多拍几张照片,我还是比较认真的完成了嘱托。还好亲王的讲座,他的新书我开始听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