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说,妻子应当顺服丈夫。我刚刚百度一下,看看度娘是怎么解释的。果然,是有这么一说的。但是里面的解释也有个前提,丈夫必须爱妻子。以前接触基督教的时候,是因为一位朋友介绍的。那个时候她总鼓励我过去聚会,说很好的。当然我也去了,后来因为工作的缘故,我的懒筋又出现了,导致很长时间没有去参加聚会。直到昨天晚上,因为某些事情,突然间就想起了圣经里的这句话:妻子应当顺服丈夫。
在我们如花的年纪里面,看过的文字,以及身边接触的人,都在提醒着我们:女人一定要好好的爱自己。只有爱自己了,才能更好地爱别人。所以我很爱我自己,起码比过去的那个我更爱自己。
当我们爱自己的时候,就会强调感受、尊严、立场。假使生命没有意外,那么我们毫无疑问地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去判断。但结果并不是很让人满意。我们可以在家里解决吃喝拉撒,不用出街跟别人交流就可以满足精神和物质问题而生存下去的话,确实,我们只需要爱自己就好了。可是很难,除非你父母永远在你身边,那么你就可以一直用寄生虫的身份去消磨自己的人生。但那是不可能的。没有人有义务和责任在你身边一辈子,包括从你身上出来的血脉遗传和半路陪伴你的爱人,都是无法和你成为连体婴,不离不弃,同生共死的。所以,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除了自己,还有别人。
我们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相处要求的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共处。父母子女之间、情侣朋友之间,也是不例外。但是往往最亲密关系的两个人,一旦出现争执和矛盾,杀伤力比偷窃更让人受不了。前者是相爱相杀,藕断丝连;后者是一方无影无踪,另一方认命妥协。因此,能够有缘站在同一频道接触和交流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我们就需要彼此尊重和友善。
但凡是两个不熟悉的人,也许还可以做到相敬如宾,或者过后不再联系。可越是亲密的两人,就很麻烦。一个人吃喝拉撒的时候,日子过得怎么糟糕,总归是在自己的领地,不舒服和脏乱顶多就膈应自己。而两个人在一起,就要讲究公平。譬如,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为什么对方还不出现?难道他不懂得按时吃饭是正常的生活节奏吗?时间这么晚了,到底是该等他呢,还是自己先吃?自己先吃的话,那么约好一起吃饭的意义就不在了,还不如一开始就各自吃好了。但一个人的时候压根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哪怕你自己不吃晚饭,或者出去吃夜宵又或者犒劳自己一天的辛苦特地去一家向往已久的餐厅吃顿自己平时很少吃的寿司西餐等等,一个人什么时候都可以,哪怕饿死自己,也都没问题。可偏偏两个人在一起就来了问题。
人与人之间相处,一旦有问题,就避免不了争执和吵架。活了小半辈子的我,除了和自己的父母以及以前跟合伙人有矛盾时才会有的行为,时隔多年后的某一天,居然还要陷入如此让人疲倦的旋涡里面。何况一直以来,我认为人与人相处最浪费的时间不是在聊天上,恰恰就是在这种争执和吵闹中。聊天尚且还可以让我们知道别人的世界,开启了我们的智慧和视野,但争执和吵架,除了带来负面情绪造成的两败俱伤,我实在找不到它有任何存在的理由和意义。
多亏了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里面讲主人公每次想要和爱人发火的时候,她就把自己关进书房里面,然后看书写字,直到让自己沉静下来为止。当她静下来后,也没了想要吵闹的那种冲动,反而还让她更加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及提升了她本人的悟道和智慧,让她成为身边人效仿学习的对象。夫妻之间也通过了时间的磨合,感情更是鹣鲽情深。加上脑海里浮现了圣经这句话:妻子应该顺服丈夫。让我当场就遏制了自己想要争执和吵架的冲动,沉思下来,寻找自己可以接受的方法,既不用委屈自己,也不用去抱怨别人,两全其美,自得其乐。
相处就应该这样,不能总站自己的角度立场,去强调公平和对方的配合。每个人都是单独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做的事。两个人能在一起,肯定是对方有吸引你的地方。因吸引而确定了想要相守一生的决定,就必须在彼此相爱的前提下,做出必要的妥协。但是这些妥协并不是单纯的要委屈自己。就如同梁文道老师所说的,原话忘了,大概意思是:万生众相,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要去被别人洗脑,去整得跟电视里的明星一样,就以为很美,其实是很丑的。你就是你,唯一的存在,不需要去比较,不需要去效仿,就没有所谓的委屈了。同样地,夫妻或者情侣之间相处,不要看着微信圈或者身边人的各种甜蜜各种晒,生活中有一万亿个不同,你成不了别人,别人也代替不你,如同涂磊老师说的,心中有爱,便是爱。没爱,任何形式的表现,也代替不了爱。所以日子过得好不好,幸不幸福,由你决定,千万不要跟风于这个世界的各种虚幻。你若爱了,既然改变不了对方,那么你就换个方式去处理。要明白,这世间没有解决不了的争执矛盾,有的也只是你忽视不愿面对而已。再说你我也不是斗牛场里的人与兽,不是谁先开始猛烈攻击就赢,而是彼此呵护尊重,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长长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