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卷二

四三、持身贵严,处事贵谦

严近乎矜,然严是正气,矜是乖气;故持身贵严,而不可矜。谦似乎谄,然谦是虚心,谄是媚心;故处世贵谦,而不可谄。

[注释]

严:庄严。矜:自尊自大。

[译文]

庄重有时看来像是傲慢,然而庄重是正直之气;傲慢却是一种乖僻的习气,所以律己最好是庄重,而不要傲慢。谦虚有时看来像是谄媚,然而谦虚是待人有礼不自满;谄媚却是因为有所求而讨好对方,所以处世应该谦虚,却不可谄媚。

[评语]

有的人为人十分庄重,不苟言笑,这种人律己甚严,乍看之下似乎很骄傲,其实他是不做没有意义的事。不像有些人,只是因为自尊自大而瞧不起别人。你若去亲近庄重的人,就会发现他“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并非想像中那么拒人于千里之外,相反的,也许会令你十分愉快。但是如果是一个傲慢的人,你去接近他,可能会平白无故地受到侮辱。这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君子大不相同,因为君子是自重,而傲慢的人却是自大。我们修身养性,千万不要由自重而流于自大。

虚怀若谷的人,即使学问渊博也不会骄傲自满,古人曾训勉我们“满招损,谦受益”,可知谦虚可以使我们学习更多的新知,博得更多的尊重。能虚心受教的人,才能不断地充实自我。而谄媚是一种钻营奉承的态度,为达目的,不惜卑躬屈膝以讨好人,因此,才说它是“媚心”。“虚心”和“媚心”相比较,一为无所求,一为有所求;一为内敛,一为外求;一为精神上的求知心,一为物质上的欲求心,差别甚大。因此,我们待人接物不能有谄媚的心理,却不可无谦虚的态度。

四四、财要善用,禄要无愧

财不患其不得,患财得,而不能善用其财;禄不患其不来,患禄来,而不能无愧其禄。

[注释]

患:忧虑。禄:俸禄、福气。

[译文]

不要忧虑得不到钱财,只怕得到财富后不能好好地使用。官禄、福分也是如此,不要担忧它不降临,而应该担心能不能无愧于心地得到它。

[评语]

只要有一个肯勤勉地做事,开源节流,财富是不难得到的。就怕自己懈怠懒惰,又挥金如土,如此却妄想拥有财富,简直是白日作梦。更怕得到了财富而不能好好去用它,不是当了守财奴,就是花天酒地,奢靡浪费。那么,财富反而成了害人的东西了,不仅害自己败家丧身,更危害社会。其实,财富若用于正途,未尝不是一股力量,能乐善好施,有益民生,才是真正发挥财富的妙用。所谓“天要你富莫太奢”、“为富当仁”,都是告诉我们要善用金钱。

世人都渴望官禄和福分,然而,究竟有几个人当得起呢?如果不由正当途径得到,或是得到了,却尽是做一些亏职损福的事,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又有什么用?因为,为了这些外在不长久的福禄,已经将自己的人格输掉了。其实,福禄本无定数,又何必太过执着?倒不如求自己内心的福禄,无谄无曲便是心官,不忮不求便是心福,任谁也夺不去。

四五、交朋友求益身心,教子弟重立品行

交朋友增体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教子弟求显荣,不如教子弟品行。

[注释]

体面:面子。显荣:显达荣耀。

[译文]

交朋友如果是了增加自己的面子,倒不如交一些真正对我们身心有益的朋友。教自己的孩子求得荣华富贵,倒不如教导他们做人应有的品格和行为。

[评语]

“面子一张皮,不著真心处”,交朋友如果是为了让自己更有面子,那么结交的只是“一张皮”,而不是“朋友”。有些人喜欢和达官贵人交往,逢人便说,借此提高自己的身分。实际上,这是极愚蠢的行为。因为人之相交,贵在相知,若是为了炫耀,倒不如去和金钱交往。而如此交友,也很难得到朋友的真心相待,因为他也知道,一旦没有了荣华富贵,友情也就荡然无存。真正交朋友,必定有益于身心;在患难时,互相扶持;能共听一首曲、共赏一幅画;更能患告劝导,彼此提携,这才是真正的朋友。这岂是那些握手如握钱,皮笑肉不笑的人所能明白的?

教导小孩子,一定要着重在做人应有的品格和行为上,而不应该灌输孩子追求富贵荣华的错误观念。因为,前者教导他如何成为一个“人”,如何完成自我。如果没有前者做根本,人也不过是个衣冠禽兽罢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里“本”指的是做人的根本。可知培养孩子拥有端正的品性,非常地重要。再说,一个有品格的人,即使没有富贵荣华,仍然不失为高尚的人。

四六、君子重忠信,小人徒心机

君子存心,但凭忠信,而妇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处世,尽设机关,而乡党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注释]

存心:心里怀着的念头。机关:计谋。

[译文]

君子做事,但求尽心尽力,忠诚信实,妇人小孩都对他极为尊重,所以,君子之为君子并不枉然。小人在社会上做事,到处设计、玩花样,使得人人都对他退避三舍,心里十分鄙弃他。因此,小人费尽了心机,也得不到他人的敬重,可说是白做了小人。

[评语]

有时候,做人其实并不难,只要诚心待人,而且重信用,便能得到他人的重视和敬佩。君子做事,时时自问是否有失信之处,即使不识字的妇人和无知的孩童都会尊敬他。反之,小人做事,处处费尽了心思,不顾他人死活,自私自利,谁见了他都像见了厉鬼一般,不愿与他打交道,因为他没有人心。

由此可见,费尽心思的小人与笃守忠信的君子,所得竟有天壤之别。与其做小人徒劳心思,不如为君子朴实又受人器重。

四七、对己要严,对人要宽

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处人。

[注释]

良心:天生的良善之心。余地:余裕;宽裕之处。“留余地”亦即让人。

[译文]

希望自己有一颗良善的心,使自己时时不违背它。为别人留一些退路,让别人也有容身之处。

[评语]

“万金易求,良心难得。”我们的心常常受到各种物质的引诱,偏见的误导、恶人的拨弄,往往把自己原有的一颗良善的心失落了。换得的是偏心、妒心、贪心、邪心……揽镜自照,连自己也不认得。如果,有谁能时时体察自己的良心,使自己更勇于分辨是非善恶,就真的十分难得了。深夜扪心,有几人能对他人毫无亏欠,能昂然天地之间而无所愧疚呢?

天地之大,无处不可容身;人心若小,却无处可以容人。任何人,总有做错事的时候,只要不是十恶不赦之徒,只要他能改过,总是可以原谅的。谁又能担保自己永不犯错呢?假如犯错的是我们自己,又何尝希望别人能原谅我们呢?因此,着实没有必要把别人逼得走投无路。更何况,能为人留下后路,自己的内心会更充实,人与人之间也会更祥和。圣人心胸广阔,如同天地,何不向圣人看齐,给人间留些宽阔的园地?

四八、慎言,洁身

一言足以召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坠也;一行足以玷终身,故古人饬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

[注释]

召:同“招”,招惹之意。覆坠:倾倒坠亡。玷:污辱。饬躬若璧:“饬”是治理,“躬”指自己,“饬躬若璧”就是守身如玉的意思。瑕疵:玉上的斑痕,比喻过失。

[译文]

一句话就可以招来大祸,所以古人言谈十分谨慎,不胡乱讲话,以免招来杀身毁家的大祸。一件错事足以使一生清白的言行受到污辱,所以古人守身如玉,行事非常小心,惟恐做错事,会让自己终身抱憾!

[评语]

人有两耳两眼两鼻孔,惟有一张嘴,就是要人多听多看多分辨,而少开口,然而,以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来说,适时而得体地表达自己,相当重要。不是逢人便大放厥辞,亦非信口胡言,要知道,言多必失。当然,话的重要性也因“人”而异;医生说错话可以害死人,君王的失言可以毁掉国家。我们凡夫俗子说错话,也不能小看,有人因言语得罪人而被人杀害;战争时,一句泄露机密的话足以导致全军覆没。所以古人守口如瓶,无谓的言语还是少说为妙,就像歌声宛转的鸟不会一天到晚地唱,只有乌鸦终日聒噪,却惹人讨厌。

古人以璧玉比喻一个人的人格,璧玉上如果有了小斑点,这块璧玉就不是最好的玉了,正如一个人如果不谨言慎行,做错了一件事,就足以玷污他的人格。当然,人不可能永无过失,以玉比人乃是古人的番苦心,是勉励人要像玉一样洁白无瑕。所以,古人佩玉,是希望自己的美德像玉一般光润美好。我们岂可妄自菲薄,自觉不如古人呢?

四九、处横逆而不校,守贫穷而坐弦

颜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贤人处横逆之方;子贡之无谄,原思之坐弦,是贤人守贫穷之法。

[注释]

不校:不计较。自反:自我反省。原思:孔门弟子原宪,字子思,清静守节,安贫乐道。坐弦:自在地弹琴取乐。

[译文]

遇到有人冒犯时,颜渊不与人计较,孟子则自我反省,这是君子在遇人蛮横不讲理时的自处之道。在贫贱时,子贡不去阿谀富者,子思则依然弹琴自娱,完全不把贫困放在心上,这是君子在贫穷中仍能自守的方法。

[评语]

圣人处世,的确有常人难及之处。别人平白无故地找麻烦,平常人一定十分恼怒,若是气量狭小些的,更会以牙还牙。但是,孔门的颜渊却能不予计较,一笑置之。而孟子更伟大,他认为别人之所冒犯自己,也许是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因而自我反省一番,确定自己没有差错,才敢放心。这样一来,所有的怒骂都成了修身的阶梯。一切加之于我们的恶缘逆境,正是修身的好机会,使我们的心量更广大,胸怀更开阔,任何逆境都能甘之如饴。

贫穷本来就很难耐,有的人耐不住,便干起违法的勾当,甚至抛弃人格,阉然媚世;子贡却要求自己“贫而无谄”,这便是能守。而子思更是难得,身在贫穷,却还能怡然自得、弹琴自娱,这就是能乐了。的确,并没有什么事能真正让我们失去快乐的。一般人总是放不下,俗语说:“看得破,忍不过;想得到,做不来。”果真能放得下,那么天地浮云,无处不自在。

五O、白云山岳文章,黄花松析乃吾师

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得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对绿竹得其虑心;对黄华得其晚节;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注释]

朱霞:红色的霞彩。浩瀚:水热广大的样子。黄华:菊花。晚节:菊经霜犹茂,以喻人之晚年节操清亮。

[译文]

观赏红霞时,领悟到它明亮而又灿烂的生命;观赏白云时,欣赏它卷舒自如的曼妙姿态;观赏山岳时,体认到空灵秀高拔的气概;观看大海时,领悟到它的广大无际。因此,只要用心体会,那么,天地之间无处不是好文章。面对绿竹时,能学习到待人应虚心有礼;面对菊花时,能学习到处乱世应有高风亮节;面对松柏时,能学习到处逆境应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而在面对芷兰香草时,能学习到人的品格应芬芳幽远,那么在游玩与观赏之中,没有一个地方不值得我们学习,处处皆是良师益友。

[评语]

此篇主要在告诉我们应“用心看”,天地之间的一草一木,白云山岳,都值得我们效法。明丽的彩霞启示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尽力展现自己最美好的灿烂的生命。舒卷的白云提醒我们,生命也有舒展卷藏的时候,应当有为有守。而灵奇的山岳与浩瀚的河海,均足以拓展我们的心胸,使我们迈向更广阔的人生境界,不必要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拘泥打转。绿竹的中空,代表着虚心;菊花能在岁末盛开,正像人在晚年而节操弥坚;松柏于岁寒不凋,如同人的坚韧不拔;而古人以芷兰香草比喻君子,象征着一个人人品的高洁,这些都足以启发我们的心性。

总而言之,“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天地万物无不蕴涵至理。古人格物可以致知,我们虽不致如此,然而日常生活中多留心,便可发现“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天地间无处不在的盎然生趣与道理。

五一、行善人乐我亦乐,奸谋使坏徒自坏

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逞奸谋事,事难必其稳重,可惜他徒自坏心。

[注释]

快意:心中十分愉快。

[译文]

做好事帮助他人,他人因此而得到安逸保全,自己也会感到十分愉快。使用奸计,费尽心力去图谋,事情也未必就能稳当便利,只可惜他奸计不成,徒然拥有坏心肠。

[评语]

行善之事易,谋恶之事难;因为行善在己,谋恶却必须靠客观环境的配合。施善于人,每个人都乐于接受;算计别人,别人当然要防范了。所以说善事易为,恶事难成。更何况为善最乐,见到自己帮助的人能够安乐的过日子,这种喜悦,也能带给自己莫大的安慰,因此,为善对己对人,皆有益处。反之,整日想着那些害人的点子,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但难以如愿,即使成功,他人心怀怨恨,一定也会报复,真是害人害己。更可悲的是图谋不成,反而招来无数谩骂,真是何苦来哉!

五二、以人为镜吉凶可鉴,小河不察亦可覆舟

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则吉凶可鉴也;不蹶于山,而蹶于垤,则细微宜防也。

[注释]

镜于水:以水为镜。鉴:明察。蹶:跌倒。垤:小土堆。

[译文]如果不以水为镜,而以人为镜来反照自己,那么,许多事情的吉凶祸福便可以明白了。在高山上不易跌倒,在小土堆上却易跌倒,由此可知,愈是细微小事,愈要谨慎小心。

[评语]

唐太宗曾言:“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鉴,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古人若没有铜鉴,往往临水自照,其作用与铜镜一般,不过这只能照人的表面而已。如果以人为镜,就不只如此了。所谓以人为镜,就是拿他人行为的得失,来作为自己的借鉴;以别人行事的经验,来考量自己的成败。譬如说,他人因骄傲而失败时,如果反省自己有这种行为,就知道自己也可能会因此而失败,便能警惕自己,不可犯同样的错误。见到他人有佳言懿行,同样能效法他,因而能提高自己。我们不是也常说,朋友就是一面镜子吗?所以,善于观察人的人,常可论断吉凶,并非他真有什么奇术,而是他根据众人行为的结果,掌握了人事的变化。因此,我们若能以他人的行为经验,作为自己的借鉴,自然便懂得趋吉避凶之道了。

我们爬山时,知道山形险峻,就会格外小心;而走在平地上,没有了那种戒心,往往会被路旁的小土堆绊倒。这虽是人之常情,却应时时提醒自己:人总在疏忽之处失败。所谓“善泳着必溺于水”,并不是泳技退步了,而是因为自恃艺高胆大,忽略了许多预防措施的缘故。对很多事情,我们都要抱着“防微杜渐”的态度,愈是不引人注意的地方,愈要加以提防,才不会造成更大的损失。我们也常常发现,困难的事能够达成,而看起来很简单的事却容易失败,这完全在于用心与否。因为对前者我们全力以赴,自然能成功;对后者却掉以轻心,结果就失败了。

五三、知足者,得其乐

凡事谨守规模,必有大错;一生但足衣食,便称小康。

[注释]

规模:原有的法度;一定的规则与模式。

[译文]

凡事只要谨慎地守着一定的规则与模式,总不致于出什么大的差错。一辈子只要衣食无忧,家境使可算是自给自足了。

[评语]

这里讲的是一种守成之道,自足之道。任何已经创办的事业,必然有其一定的规模与法则可遵循,但是,时日一旦久长,或传与后代,后人多不明白先人建立这些制度的苦心。有的人更是自作聪明,大事更张,总不明白凡事有其相互依存的道理,若换头不换脚,刮眉不刮须,终会变成四不像而导致失败。由此可知,光是守成,已经不容易了,若没有足以开创新境界的智慧,倒不如依照原有的法度去实施,至少不会出错。

至于人的一生,只要够吃够穿,便已是一个安乐的境界,不一定非要有锦衣玉食。因为,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当中,往往将知足的心遗失了,不见得比以前快乐。不如善用生命,拓展自己的精神领域,如此一来,物质上虽为小康,精神上却是大富了。

五四、休争闲气处事良方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一味学吃亏,是处事良方。

[注释]

不耐烦:不能忍耐烦琐之事。

[译文]

对人对事不能忍受麻烦,是一个人最大的缺点。对任何事情都能抱着宁可吃亏的态度,便是处理事情最好的方法。

[评语]

任何事总有它困难和麻烦的地方,不可能完全让我们顺心遂意,要能克服现有的困难和麻烦,方能成功。不然怎么能说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呢?而“吃苦”首先就要有一个“耐烦的心”,如果稍遇挫折便放弃,永远也成不了气候。与人相处亦是如此,若无耐心,许多合作便无法达成。同样的,领导绝不会把重要的工作交给“不耐烦”的人。如此一来,“不耐烦”竟然成了一个人不能成功、不能共事、不能担当重任的原因,这还不算是大毛病吗?

做人要常抱吃亏的态度,这并不是教我们姑息养奸,因为做许多事情,大家未必能得到利益,也许有人比自己更需要这些好处,自己吃亏成全别人,不是也挺值得的吗?有些人喜欢占小便宜,说起来他也不是大奸巨恶之徒,不过,如果和他争论,事情可能反而办不好,倒不如顾全大局,个人的一些小利害,也就不要太计较了。古人不是说吗?吃亏就是占便宜。事实上,我们要争的不是个人,而是团体;要争的是义理,而非利害。有谁因为争一时的利害,而能得到千秋万世之名呢?

五五、读书自有乐,为善不邀名

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注释]

邀:求得。

[译文]

把读书当作是终生事业的人,就该懂得由读书中得到乐趣。抱着做善事之心的人,不必要求得“善人”的名声。

[评语]

在我国科举时代,读书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是把读书当作求取功名的阶样,但能一举成名的毕竟不多,一辈子“怀才不遇”的比比皆是。其实做任何事,如果将它视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做起来多半很苦,因为它为了目的而逼迫自己,甚至,一旦达到了目的,连手段也不要了。现在许多为升学而读书的莘莘学子,就是如此。读书对他们来说,不是乐趣,而是压力、痛苦。有人一挤进大学的窄门,那些教科书也就称斤论两地卖了。要由读书得到快乐,不妨将读书当作一件适性的事,才是读书的真正乐趣。就算读一辈子书,还是以读书为乐,因为那是一种享受。

像古代的秀才,现在的研究生、学者,如果无法由书中得到乐趣的话,岂不是要苦一辈子了?那还不如早早改业。

社会上对“为善不欲人知”的人特别嘉许,总有那么多的“无名氏”默默地奉献他们的爱心温暖了我们的世界。那份基于同情的心思,令人感动。他们并不想被推举为好人好事的代表,只是把心中的那股“有感而发”的善念,扩充而为善行。如果他们只想图取名声,这种善行也不会长久的。况且,行善的人若真的想图求一些声名,就很可惜了,因为,他心中可贵的善念,早已变成庸俗的名利心了。真正了解“为善最乐”的人,心中挂念的并不是名利,只是为助人而助人,否则,行善反而成了牵绊烦累的事了。

五六、谦虚美德矣

知往日所往之非,则学日进矣;见世人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

[注释]

非:不是之处。取:取法。

[译文]

知道自己过去有做得不对的地方,那么学问就能日渐充实。看到他人可学习的地方很多,自己的道德也必定能逐日增进。

[评语]

人贵知道自己的过失,而在发觉自己的过失当中必然有所觉悟,有所进步。只有记取失败教训的人,才能再向前迈步。这里的“学”并不专指书本里的“学问”,更可看成人生的学问。回顾过去,是为了让自己更能充实现在,策励未来,而不是因此自怨自艾,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人最怕的是故步自封,那么他永远画地自限,怎么可能会进步?学问常是在一种“觉今是而昨非”的心情下,更上一层楼的。如果有这种感觉,能清楚地看见自己的过错,就表示自己也在进步了。

“见世人可取者多”,这是要有条件的。如果,一个人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如何能发现别人的可取之处呢?想从别人身上发现值得学习的优点,首先便要具备谦虚的美德,其次要有容人的雅量,同时,也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若无容人的雅量,看到别人的美德,嫉妒毁谤都来不及了,哪里会向人学习?若无敏锐的观察力,再好的行为也看不见,又如何能学习呢?能见到他人可取法的地方愈来愈多,表示自己更谦虚了,心胸更开阔了,再加上吸收他人所长,德业怎会不增进呢?

五七、敬人者人恒区之,靠他人莫若靠己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

[注释]

敬:尊重。

[译文]

敬重他人,便是敬重自己;依赖他人,倒不如靠自己去努力。

[评语]

所谓“敬人者人恒敬之”,你若对他人不尊重,他人自然不会尊重你,“礼尚往来”嘛!尊重他人,并不是要阿谀奉承,而是以礼相待。没瞧见过你待他客客气气,他却反咬你一口的,除非你事先得罪了他,或是你们彼此有误会,那自然是例外。反之,如果你老爱论人是非,攻讦他人隐私,对方一定也会还以颜色。因为你不尊重人,同时也失去了自重,谁还会尊重你呢?

靠他人不如靠自己,因为靠他人做事,就要仰人鼻息;另一方面,既是你的事情,他人也不会好好帮你做事,就算他不做,你也没有办法;如果做了,你还欠他一份人情。由此看业,靠他人做事,无论是不是至亲好友,总不太好;弄得不好,还要伤感情。许多事,除非是万不得已,能自己做的,还是尽量靠自己,一方面是克服困难,增长能力;一方面也免于亏欠人情。有句俗语说得很好:“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靠自己最好。”可不是吗?

五八、学长者待人之道,识君子修己之功

见人善行,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此长者待人之道也。闻人誉言,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注释]

过举:错误的行为。谤语:毁谤的言语。

[译文]

见到他人有良善的行为,多多地去赞扬他;见到他人有过失的行为,也能多多地去提醒他,这是年纪大的人待人处世的道理。听到他人对自己有赞美的言语,就更加勤奋勉励;听到他人毁谤自己的话,要更加留意自己的言行,这是有道德的人修养自己的功夫。

[评语]

为人长者,应该有足以令人仰望的风范。后辈在长者面前,方能屈意承教,因此,在看到他人有善行的时候,应该多方面去赞美他,帮助他。一方面乐于见人为善;一方面借此教导后辈,也能力行善事。另外,见到他人有不好的行为,则多方面去提醒他,规劝他。一方面是助人改过;一方面也可以警戒后辈,不要重蹈覆辙。因此,为人长者并不容易,不但要智慧与年龄俱进,更要负起教育后辈的责任。否则,马齿徒增,岂不愧煞自己?而为老不尊,恐怕也会被人讥为“老而不死,是为贼”,又有什么资格为人长者呢?

君子听到他人称赞自己时,不但不敢沾沾自喜,反而加紧奋勉。因为,惟恐他人于过赞美的人自己,而有名不副实的嫌疑,更怕听到那些赞美的人不以为然,反而认为别人在欺骗他,岂不是辜负赞美自己的人?所以只有更谨慎小心,不敢因此而得意忘形。至于听到他人毁谤自己的言语,便赶快自我反省一番,看自己是否真有什么地方做错,或是得罪了人,若是没有,才敢放心。一方面是怕自己有过失而不知道;另一方面怕对方是喜欢诬陷的小人,自己若一时疏忽,真有过失,那么,以后小人再诬陷自己时,别人就更相信了。所以君子在遭受毁谤的时候,一定更加戒惧,避免犯错,一来是为自己,二来也是为别人。至于一般难,早就暴跳如雷地找对方理论了,不管谁是谁非,总要对方道歉才能了事。

五九、奢侈悭吝俱可败家,庸愚精明都能覆事

奢侈足以败家;悭吝亦足以败家。奢侈之败家,犹出常情;而悭吝之败家,必遭奇祸。庸愚足以覆事;精明亦足以覆事。庸愚之覆事,犹为小咎;而精明之覆事,必见大凶。

[注释]

悭吝:吝啬。覆事:败坏事情。

[译文]

浪费足以使家道颓败,吝啬也一样会使家道颓败。浪费而败家,有常理可循,往往可以预料;而吝啬的败家,却常常是遭受了意想不到的灾祸。愚笨足以使事情失败,而太过精明能干亦足以使事情失败。愚笨的人坏事,只是个小过失;精明的人坏事,事情就很严重了。

[评语]

奢侈足以败家,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但为什么连吝啬也会败家呢?这倒需要加以说明一番。我们翻开报纸,可看到一些杀人凶案,只要是因钱财杀人的,若非谋财害命,就是在钱财上分配不均,使得别人萌生杀念。推究这些原因,无非是一个悭吝的心在作崇罢了。他人费了心血,而你却不给予相对的报偿,他人自然要忌恨在心,一天两天还可忍受,日久天长的,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到时就不可收拾了。何况,人心不古,见财起贪念的大有人在,尤其是富而不仁的人,更容易惹人眼红,至于会发生什么“意外”,就很难说了。

愚笨的人坏不了什么大事,因为大家都知道他愚笨,不会交给他什么重要的事。而精明的人便不同了,由于他平素精明干练,人人都肯托付重责,若是他一时失察,所坏的事,必为大事。譬如小兵,负的责任少,即使坏事,影响的层面也很小;而大将率领三军,一念之差,就可能导致全军覆没,这岂不是“大凶”?因此,精明的人处事,尤其要小心翼翼,不可丝毫疏忽。太过聪明的人往往锋芒毕露,容易遭人陷害,像杨修被曹操所杀,就是因过于精明而招致杀身之祸的例子。这又何尝不是“大凶”呢?

围炉夜话原文及译文四 分类: 古韵鉴赏 | 被1人转藏 | 2009-07-18 20:11:24

手机口袋:用手机阅读我收藏过的文章?

六O、安分守成,不入下流

种田人,改习尘市生涯,定为败路;读书人,干与衙门词讼,便入下流。

[注释]

尘市:尘市本意为城镇,此处泛指市场上的商业行为。干与:参与。衙门词讼:替人打官司。下流:品格低下。

[译文]

种田的人,改学做生意,一定会失败;读书人,若是成了专门替人打官司的人,品格便日趋下流。

[评语]

在过去的农业社会,只要家里有一亩田,总还可以衣食无缺,不同于商场的钻营,得失差别甚大。一个种田的,一不明商场利害;二不解人情世故;三没有社会关系,若不专心务农,而与人在商场上争名逐利,常是失败的居多,搞不好还要变卖祖产。何况商场的事情,起伏不定,也许今天身无长物,明朝却摇身一变而为暴发户,也有人投资做生意,以致于血本无归,这不是质朴的种田人所能明了的,不能“知己知彼”,怎么可能在商场上立足呢?不如守着一亩方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淡泊名利,如此反而能过成。何必以“世代不竭之食”,换取“商家一日之富”呢?

读书人讲的是“明是非”、“辨义理”,而衙门讼师则是以犀利的言词,巧辩的口舌,为人争取胜诉。因“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所以并不分辨是非黑白,只是卖弄口舌,图取利益。这些均有违圣贤之教,所以作者认为这不是读书人该做的事,读书人应当知道如何持守自己的节操,去感化众人,进而使民无争才对。怎么可以把他人的争执,当作是“生财之道”呢?

六一、物质享受要知足,德业追求无止境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知足矣;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惭矣。

[注释]

境界:环境,状况。

[译文]

常想到有些人的环境还不如自己,有些人的命运也比自己差,就应该知足。常想到某人的品德比我高尚,某人的学问也比我渊博,便应该感到惭愧。

[评语]

人生有许多事情应当知足,又有许多事情不该知足。追求物质的环境,十分累人,欲望的深渊,也永远无法填满,如果一定要满足欲望才能快乐,那么可能要劳苦一生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想想那些环境比自己差的人,一样在努力地生活着,而且比自己还认真、愉快。自己拥有的比他还多,应当更知足才是,何苦置身于物欲的洪流中呢?命运更不是人力所能控制,在感慨自己命运多舛之时,不妨看看那些而失怙、长而失学或肢体残废的人,就会觉得自己实在很幸运了。我们经常劝人“知足常乐”,而自己就不能这么想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才是快乐的泉源。

倒是道德学问,应该要抱着“不知足”的态度。品德学问。完全操之在我,不同于命运;也不像财富只能满足一时的欲望。它能满足我们的心灵喜悦,能拓展我们生命的境界,同时也代表着我们的人格、知识。对学问道德“不知足”,才能鞭策自己追求更高的领域,如此一来,我们的生活会更丰富,更有意义。 

六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读《论语》公子荆一章,富者可以为法;读《论语》齐景公一章,贫者可以自兴。舍不得钱,不能为义士;舍不得命,不能为忠臣。

[注释]

公子荆:《论语·子路篇》:“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敬美矣!’。”孔赞美卫公子荆,不但知足,而且善于治理家产。齐景公:《论语·季氏篇》:“齐景公有马千匹,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自兴:自我奋勉。

[译文]

读《论语·子路篇》公子荆那章,可以让富有的人效法;读《论语·季氏篇》有关齐景公那一章,贫穷的人可以为之而奋发。如果舍不得金钱,不可能成为义士;舍不得性命,就不可能成为忠臣。

[评语]

公子荆善于治理家产,最初并没有什么财富,但他却说:“尚称够用!”稍有财富时就说:“可称完备了!”到了富有时,他说:“可称完美无缺了!”在这段由贫至富的过程中,他不断地致力生产,并抱着知足的态度,所以贫能安贫,富能安富,始终保持心境上的裕如。齐景公养马千匹,死了以后并没有值得百姓称赞的美德;伯夷叔齐不肯食用周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而人民却争相称道。可见得一个人“富有”或“贫穷”,不在财富,而在道德。其实,读公子荆一章,富者可以取法,贫者也可以取法。阅齐景公一章,贫者可以奋勉,富者也可以自惕。假使伯夷叔齐爱财,接受周赐予的厚禄,终究不能成为义士。如果伯夷叔齐惜命,也一定不肯饿死在首阳山上了。古时的忠臣义士,正是孟子口中“富贵不能淫,分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

六三、富贵必要谦恭,衣禄务需俭致

富贵易生祸端,必忠厚谦恭,才无大患;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

[注释]

大患:大祸害。衣禄:指一个的福禄。久延:长久之意。

[译文]

财富与显贵,都容易招来祸害,一定要诚实宽厚地待人,谦虚恭敬地自处,才不会发生灾祸。个人一生的福禄都有定数,一定要节用俭省,才能使福禄更长久。

[评语]

所谓“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即是指富易遭人嫉妒,财富易使人起贪心,若为富不仁,或是仗势欺人,将他人的嫉妒和贪心,助长为忌恨心及谋夺心。地位显贵又喜欢到处示威的人,对上司无形中也造成了威胁,而使上司想除去他。如果能富而仁厚,贵而谦虚,才能获得大家的敬重,长保富贵而无大患。

一个人一生的衣禄,往往有一定的定数,就算没有定数,再富有的人也经不起长久的奢华浪费。正因为家财万贯,更该想到世上有许多一贫如洗的人,等待别人的救援,而能解衣衣人;同时,提醒自己富贵一长久,尤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训示后代子孙以俭约持家,才能永享福禄。

六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可见尘世之间,已分天堂地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知庸愚之辈,不隔圣域贤关。

[注释]

降祥:降下吉祥。降殃:降下灾祸。

[译文]

做好事得到好报,做恶事得到恶报,由此可见,不必等到来世,在人间便能见到天堂与地狱的分别了。人的心是相同的,心中具有的理性也是相通的,由此可知,愚笨平庸的人,并不被拒绝在圣贤的境地之外。

[评语]

善恶的报应,往往不待来世。善有善报,本乎人情,恶有恶报,因其不能见容于社会国法。我们称天堂的美境,地狱为苦境;为善的人心神怡悦,受人爱戴,内心一片祥和,何异于天堂境界?作恶的人心神不宁,身在人间,心在饿鬼修罗,众人避之惟恐不及,不必等法理人情诛伐他,早已自入地狱了。因此,天堂和地狱,实际上完全系于人心的善恶之念,正如佛家所说“一念善即天堂,一念恶即地狱。”

人都有向善的心,圣愚原无分别,只要有心为圣贤,便可以成圣人贤者。而平庸的人若自认愚笨,不求突破,终其一生也是庸愚之辈。例如近代的武训,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以行乞为生,却能努力兴学,成为人人尊崇的圣贤之人。如果能明白这一点,我们就更不能自暴自弃了,因为,只要奋发有为,一样能做到像尧、舜那样的圣贤人物。因此,孟子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正是勉励我们抛除自弃的心理,向圣人看齐。

六五、要心平气和处世,勿设计机巧害人

和平处事,勿矫俗为高;正直居心,勿设机以为智。

[注释]

矫俗:故意违背习俗。

[译文]

为人处世要心平气和,不要故意违背习俗,自鸣清高;平日存心要公正刚直,要不设计机巧,自认为聪明。

[评语]

我们要懂得随顺人情,所谓“入境随俗”,就是告诉我们要随和处世。做任何事总要合乎常理,才不会令人侧目。违背风俗以求取名声的人,无非是一些肤浅之徒,不但不清高,反而愚蠢得很,他们只是想引人注目而已,更不可能移风易俗了。因为,风俗虽因时因地而有不同,但是,可以为多数人遵从的风俗,必定是当地人所认可的,不会因一二人的怪异行为而改变。因此,本章才告诫我们,不要矫俗干名。

真正的聪明人不以机巧为上,因为,他明白诚实及正直才是最可贵的品格,脚踏实地才是最稳当的处事方法。机巧只是显示一个人的小聪明罢了,并非大智。何况,无论怎么算计,怎么富于心机,又能算计别人多少?毕竟,“人算不如天算”。不如正直居心,不管走到哪里,都是一条平坦大道!

六六、要救世,勿避世

君子以名教为乐,岂如嵇阮之逾闲;圣人以悲悯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

[注释]

名教:指人伦之教、圣人之教;亦为儒教之别名。《世说新语》德行篇:“王平子、胡母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乐广认为,圣人之教中即是一片乐园,不假外求,不必如此放浪形骸。嵇阮:嵇指嵇康,阮指阮籍,皆为竹林七贤之一。逾闲:指逾越轨范,失于检点。沮溺:沮指长沮,溺指桀溺,为春秋时避世的隐士。

[译文]

读书人应该以钻研圣人之教为乐事,怎能像嵇康、阮籍等人,逾越轨范,恣意放荡?圣人抱着悲天悯人之胸怀,关心民生的疾苦,并不效法长沮、桀溺的避世独居,不理世事。

[评语]

嵇康、阮籍皆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放浪形骸,常有抨议儒家的言论;而阮籍不拘礼俗,饮酒纵车,途穷而哭。两人皆不循世俗轨范,除了关乎性情,与时代背景也极有关系。但是后代读书人,多仿东晋名士,故作风流,一则没有当时的时代背景;二则没有他们的性情才气,在太平盛世仿效竹林七贤的放任行为,无非是自乱礼法,东施效颦而已。

孔子叫子路问,遇到长沮、桀溺两个隐士。他们在乱世里独善其身,而且论为孔子之道不可行,不如避世自求多福。事实上,圣人与隐士不同之处便在于此,圣人有悯世之心,不忍生灵涂炭,人心隐溺。并非他不能隐世,而是他不忍隐世,所以劳心疾忧,奔走于世。

六七、勤俭安家久,孝悌家和谐

纵容子孙偷安,其后必至耽酒色而败门庭;专教子孙谋利,其后必至争赀财而伤骨肉。

[注释]

偷安:不管将来,只求目前的安逸。败门庭:败坏家风。赀财:财产。骨肉:比喻至亲。

[译文]

放纵子孙只图取眼前的逸乐,子孙以后一定会沉迷于酒色,败坏门风。专门教子孙谋求利益的人,子孙必定会因争夺财产而彼此伤害。

[评语]

做长辈的,应培养子孙勤奋的习性,而不应纵容他们好逸恶劳,否则,子孙必定流连于声色犬马的场所。而酒能乱性,色能伤身,一旦陷溺,如何能不因酒色而做出败坏门风的事情?要子孙好,就要教导他们吃苦耐劳,可见得长辈的教育态度,十分重要。

如果专教子孙谋利,而不教他们孝悌忠信之道,子孙势义沦为“喻于利”的小人。在他们眼里,个人的利益比人伦亲情还重要,因此,逢到分财产、争利害的场面,必定骨肉相伤,败坏人伦。倘若能教子孙孝悌之道,家中必是充满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谐气氛,兄弟更能相互合作扶持,拓展家业。这与“兄弟阋墙”的情形相比,真有天渊之别。

六八、忠厚足以兴业,勤俭足以兴家

谨家父兄教条,沉实谦恭,便是醇潜子弟;不改祖宗成法,忠厚勤俭,定为修久人家。

[注释]

沉实:稳重笃实。醇潜:性情敦厚不浅薄。祖宗成法:祖宗所遗留下来的教训及做事的方法。

[译文]

谨慎地遵守父兄的教诲,待人笃实谦虚,就是一个敦厚的好子弟。不擅自删改祖宗留下来的教训和做人做事的方法,能厚道俭朴地持家,家道必能历久不衰。

[评语]

自古以来,有心的父兄多教导子弟诚实稳重,待人谦恭。为人子弟的,若能谨遵父兄的教诲,一来能孝悌忠信,二来能醇厚稳重,这便是父兄的好子弟。长辈的阅历经验总是比自己丰富,不听他们的劝告,盲目乱闯,经常会失之莽撞,怎能成为醇潜受教的好子弟?

祖宗的家法,多半是前人经验的累积,不可轻易毁弃。忠厚勤俭,是我们祖先用来教训后代的美德,以目前来看,仍然是教导子弟的好德目。忠厚足以兴业,勤俭足以兴家。能忠厚勤俭的人,一定能兴业积富,家道自然可历久而不衰了。

六九、知莲朝开而暮合,悟草春荣而冬枯

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富贵而无收敛意者,尚其鉴之。草春荣而冬枯,至于极枯,则又生矣,困穷而有振兴志者,亦如是也。

[注释]

尚其鉴之:最好能够看到这一点。

[译文]

莲花早晨开放,到夜晚便合起来,到了不能再合起来时,就是要凋落的时候了,富贵而不知收敛的人,最好能够看到这一点,而知道收敛。春天时,草木长得很茂盛,至冬天就干枯了,等枯萎到极处时,又到了草木再度发芽的春天了,身处穷困的境地而想奋起的人,应当以这一点自我勉励。

[评语]

天地之间的至理,经常是蕴涵在万物的生机里面。看到莲花的朝开暮合,最后到不能合起而凋落时,就要明白,富贵而挥霍无度,不知谨守,最后只有衰败一途。富贵而能守成,才是真正的富贵之道。

草木春天发芽,冬天枯萎,这种枯尽而复生,正是易经中“否极泰来”、“剥极而复”的道理。我们常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一株小草,只要它的“根”仍在,便有源源不绝的生机。人何尝不是如此?即使处于极度穷困的境遇,只要心存振兴的志向,不自暴自弃,总有重见天日的时候。只是,我们都太容易丧志了,稍不如意,便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甚至妄自菲薄。想活得生意盎然,就让我们的心充满“生机”吧!

七O、自伐自矜必自伤,求仁求义求自身

伐字从戈,矜字从矛,自伐自矜者,可为大戒;仁字从人,义(義)字从我,讲人讲义者,不必远求。

[注释]

自伐自矜:伐与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

[译文]

伐字的右边是“戈”,矜字的左边是“矛”,戈、矛都是兵器,有杀伤之意;从这两个字,自夸自大的人可以得到极大的警惕。仁字在旁边的“人”,义字的下面是“我”,可见得要讲仁义,并不在远处,只要有人有我的地方,就可以实行。

[评语]

伐和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由字的本身看来,便知道伐和矜有自我杀伤的涵义。而由事实看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自夸自大的人,必定惹得人人厌恶。不要说没有长处,就算有一些长处,也未必能令人心服。因为,人在自夸自大的时候,难免会贬抑他人,有谁愿意受他毁谤?不是远离他,就是内心鄙视他,或是还以颜色,这岂不是一种伤害?岂不是以戈自伐,以矛自刺吗?欢喜自我夸耀的人实在应该三思啊!

仁字的旁边是一个“人”字,义字的下面是一个“我”字,可知仁义不必远求。因为“仁”者施于人,“义”者在于我。想要行“仁”,不如先从自己的亲友邻里做起。想要行“义”,只要从自身做起。独处时,能心中存着义,不做非法勾当;与他人相处时,重然诺、守公义、讲义气,都是行义。仁义并不在口头,而在日常生活上能身体力行。七一、贫寒也须苦读书,富贵不可忘稼穑

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人虽富贵,不可忘稼穑艰辛。

[注释]

稼穑艰辛:种田及收成的辛劳。

[译文]

纵使家境贫穷困乏,也要让子孙读书;虽然是个富贵人家,也不可忘记耕种收获的辛劳。

[评语]

家境再穷,也要让子孙读书,是因为“不读书,不知义”,而不是为了要子孙取功名富贵来改善现况。古人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再穷还是能读书。人最初原是白纸一张,全靠读书知道做人的道理。若是不读书,本性良善又不受环境影响的人当然很好,可是生性浮躁,容易受影的人,就可能误入歧途而不自知。读书的目的在变化气质,本性不良的使其良善,本性已佳的使其成材。因此,即使家里再贫寒,也要让子弟读书。

富贵本非偶然,一定是从贫军中一点一滴努力挣来的。能够记取耕种的艰辛,一方面是不忘本而更加珍惜现在;一方面也是提醒自己当初创娄的艰辛,不要在发达后挥霍殆尽。以此教育子孙,家业才能长久。否则人一旦富贵,就忘了当初粗茶淡饭的俭朴日子,富贵就未必是一种福气了。 

七二、勤俭蕴育廉洁,艰辛炼铸伟人

俭可养廉,觉茅舍竹篱,自饶清趣;静能生悟,即鸟啼花落,都是化机。一生快活皆庸福,万种艰辛出伟人。

[注释]

清趣:清新的乐趣。化机:造化的生机。庸福:平凡人的福分。

[译文]

勤俭可以修养一个人廉洁的品性,就算住在竹篱围绕的茅屋,也有它清新的趣味。在寂静中,容易领悟到天地之间道理,即使鸟儿鸣啼,花开花落,也都是造化的生机。能一辈子快乐无愁的过日子,这只不过是平凡人的福分;经历万种艰难困苦,才能成就一个伟人。

[评语]

人若过惯俭约的生活,就不会贪慕物质享受,自然不容易再为物质而改变心志,所以说俭可以养廉。其实,华服美食的生活,总不如竹篱茅舍的生活来得清闲自在,更接近自然。人心在纷争扰攘中,容易被五光十色所迷,无法酝酿出深刻的智慧。只有在心情宁静时,一方心湖澄澈清明,能照见天光云影与万物的生机,这时,即使是听一声鸟鸣,或是观赏一朵花的凋落,都能体会到生命的至理。因为,这时花已非花,鸟亦非鸟,甚至自己,也未必是原先那自己了。所谓“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确实极有道理。

一辈子快乐无忧的过日子,几乎是我们平常人的心愿,实际上,想得到这种“庸福”,也实在不容易,这份小小的心愿,也真称得上是“小人物狂想曲”了。既如此,想成就一个伟人,岂不是更难了?就是因为难,才愈见其伟大。伟人的一生,大半历经千辛万苦,各种磨难,这不是一般人承受得了的。

七三、存心方便无财也能济世,虑事精详愚者也成能人

济世虽乏赀财,而存心方便,即称长者;生资虽少智慧,而虑事精详,即是能人。

[注释]

赀财:财货:存心方便:处处便利他人。

[译文]

虽然没有金钱财货帮助世人,但是,只要处处给人方便,便是一位有德的长者。虽然天生的资质不够聪明,但是,考虑事情却能处处清楚详细,就是一个能干的人。

[评语]

济世不一定要用钱财,许多事,不用钱财也是可以做得很好的。有许多事,在他人可能要大费周折,而自己只是举手之劳。只要处处留意,便可发现需要帮助的人很多,这些帮助,有时是不需要靠金钱的。所谓济世,无非是自己经常存着方便他人的心。就像在路上拾起一块滑脚的果皮,上车时让老年人先行,这些都是便利他人的行为。有这样的存心,便是一个可敬的人。

一个人天资虽不聪颖,但凡事只要仔细地考虑清楚,计划周详,谨慎地去做,必然也会成为一个能干的人。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天生聪明的人,因为自恃聪明,便草率行事,事情就不能做得圆满了。天生愚鲁的人,由于知道自己天资不够好,凡事三思以后才肯着手,反而能使他们稳当地做事,不出差错。

七四、闲居常怀振卓心,交友多说切直话

一室闲居,必常怀振卓心,才有生气;同人聚处,须多说切直话,方见古见。

[注释]

振卓心:振奋高远的心。切直话:实在而正直的言语。

[译文]

闲散居处时,一定要时常怀着策励振奋的心志,才能显出活泼蓬勃的气象。和别人相处时,要多说实在而正直的话,才是古人处世的风范。

[评语]

闲居的时候,最容易流于懒散而不知节制,若是没有高远的理想和策励之心,便不知不觉白白的蹉跎大好光阴,人也会变得安于逸乐。如果因此而丧失一颗向上的心,那么,闲居就变成有害的事了。事实上,聪明的人正是利用闲居的时候来充实自己的,因为,忙碌使人没有时间考虑其他的事情,惟有在空闲时,才可能自我充实。生活闲散,又没有一点振奋的心,一个人真的会过得了无生气。这段话,真是教我们过日子的至理名言。

和许多人相聚在一起时,不要总是说些言不及义的话,古人好友相聚,常互相勉励,言恳切正直,彼此都能有所长进。因此,古人交游多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一来能增广见闻,二来能修养品德。如果大家在一起只是饮酒作乐,互相标榜,那么,也不过是一群臭味相投的酒肉朋友罢了。与古人相比,我们真切太过“聒噪”了。

七五、有才若无有德若虚,富贵生骄奢淫败俗

观周公之不骄不吝,有才何可自矜;观颜子之若无若虚,为学岂容自足。门户之衰,总由于子孙之骄惰;风俗之坏,多起于富贵之奢淫。

[注释]

不骄不吝:不骄傲,不鄙吝。

[译文]

周公制礼作乐,是周朝的圣人,但是,他却不因为自己的才德,而对他人有骄傲和鄙吝的心。有才能的人,哪里可以自以为了不起呢?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却“有才若无,有德若虚”,不断虚心学习。求学问哪里可以自以为满足呢?一个家族的衰败,总是由于子孙的骄傲懒惰,而社会风俗的败坏,多是由于大家过度的奢侈浮华。

[评语]

孔子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而周公为武王之弟,周代的的礼乐行政都由他订定,足见周公才华之美。由此可知,倘若有一个人,他的才华像周公一般美好,而为人却骄傲鄙吝,孔子说这个人在其他方面,也就没有什么可看之处了。为什么呢?因为,才能是用来服务人群、造福社会的,一个骄傲鄙吝的人,不但瞧不起别人,更是吝于贡献自己,再高的才华又有什么用呢?

颜渊是孔门弟子中德行最好的,孔子屡次称赞他,但是他却更为谦虚,更努力学习。我们现代人,论学问品性,有几个人能比得上当时的颜渊呢?然而,大部分的人稍有所得便洋洋得意,殊不知学问愈渊博的人,愈不敢自满,这是因为明白学海无涯的道理。而自满的人,又如何能拥有丰富的常识人和品德呢?

一个家族的衰败,往往是由于不肖子孙骄横怠惰所致,因为骄横失德,怠惰失学,门风怎么可能不败呢?而社会风气的败坏,总因为有些人虽然富贵,却竟相奢靡浪费,把一个淳朴良善的社会,变成一个重财重色的大染缸。奢淫的祸害,实在太大了。那些对社会风气具有影响力的达官显贵,更应该谨慎的行事才对。

七六、凝浩然正气,法古今完人

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气所钟,鬼神亦为之呵护;圣经贤传,乃古今命脉所系,人物悉赖以裁成。

[注释]

所钟:所聚集。裁成:裁剪修成。

[译文]

孝子和忠臣,都是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凝聚而成,所以连鬼神都加以爱惜保护。圣贤的经书典籍,是从古对今维系社会人伦的命脉,所有的忠臣、孝子、贤人、志士,都是靠着读圣贤书,效法圣贤的行为,而成为伟人的。

[评语]

文天祥正气歌有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所谓的忠臣孝子,他们之所以能为忠孝奋不顾身,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股浩然正气,而这种洁然正气,本来每一个人都是具备的,只是他们能扩而充之为忠为孝。他们的那股正气,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因此,连鬼神也要护卫他们。至于一般人,常因利欲薰心,不知道涵养自己的浩然正气,渐渐地,这股正气就消失了。要如何涵养自己的正气呢?孟子说得最清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就是说人如果能拿正道好好的培养它,而且没有一毫邪念去损害它,那么,它就能够充塞在天地之间了。

圣贤的经书典籍,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其中包含了经世济世之道,人伦五常之理,是圣贤智慧的凝聚。我们后代的人,虽然没有圣贤的智慧,但是依据圣贤的教化去做,行为自然没有缺失。文天祥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他为什么能无愧于天地呢?因为他能成仁取义。读书的道理就在这里。

七七、一生温饱而气昏志惰,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离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

[注释]

气昏志惰:神气昏昧,志气怠惰。神紧骨坚:精神抖擞,骨气坚强。

[译文]

人人都羡慕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可是,就算一生都享尽物质饱暖的生活,崦精神却昏昧怠惰,那又有什么作为呢?忍受饥寒是人们最不愿意的事,但是,饥寒却能策励人的志气,使精神抖擞,骨气坚强,这样才能承担重任。

[评语]

人长久生活在饱暖的环境里,久了就不能吃苦。四体不勤的结果,使得志气堕落,雄心大志早被逸乐的日子,消磨得一干二净,这种人很难有作为。因为,志气是要有担待的,想成功就必须要有坚强的精神意志,在饱暖在中浸泡得骨软志昏的人,是无法承担它的,长久的无所用心,已使他们失去应变与开拓的能力了。

而饥寒却足以激起人的精神,磨练人的耐力。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这种经验,在夏日炎炎里,人的精神容易昏沉嗜睡,而冬日气寒,却使人精神特别清醒。在苦境中,人容易被激发起斗志和潜力,也容易被环境训练得更能吃苦耐劳,这些都是成功所必备的条件。这样的人才肩负重责,而不会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

七八、愁烦中具潇洒襟杯,暗昧处见光明世界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注释]

潇洒襟怀:豁达而无拘无束的胸怀。暗昧:事实隐秘不显明。

[译文]

在愁闷烦恼中,要具有豁达而无拘无束的胸怀,那么,心情便能如徐徐春风般一团和气。在昏暗不明的环境里,要能保有光明的心境,内心就能像青天白日般明亮无染。

[评语]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若是件件挂怀,事事牵绊,那么,人生的烦恼真是没有止尽的时候。事实上,我们的烦恼常是由于自己执着不放的缘故,以致于重重网罗,令人挣脱不得。碰到失意落魄的事,更是苦恼无边,像蚕一般作茧自缚。可是,蚕的自缚是为了蜕变成蛾,有其积极的生命意义,而人却往往难以“破茧而出”。让我们学习一点潇洒,一点淡然,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过得愉快些,我们的生命也会活得圆满些。

即使环境再黑暗,只要我们内心坦荡,仍然能见到光明世界。外界黑暗没有关系,只怕我们的心也一样黑暗;天下皆浊没有关系,只怕我们的心也一样混浊。在绝望之地能有希望,在恶境之中能有勇气,这些都是人心潜在的力量;心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也是文明最后的据点。心的灭亡,才是真正的灭亡。

七九、装腔作势百为皆假,不切实际一事无成

势利人装腔做调,都只在体面上铺张,可知其百为皆假;虚浮人指东画西,全不向身心内打算,定卜其一事无成。

[注释]

装腔作调:故作姿态;矫揉做作。体面上:表面上。指东画西:言语杂乱,东拉西扯。虚浮:不切实。

[译文]

势利的人喜欢装模作样,只知道在表面上铺张,由此可以看透他所作所为都是虚假的。不切实际的人言不及义,东拉西扯,完全不从自己的内心下功夫,可以料定他什么都无法完成。

[评语]

以财势为重的人,不了解世界上还有比财势更重要的东西。这种人不但不明白人生的价值,也无法拥有人生真正的情趣。因为,他们整日只知在金钱中打转,有了钱就想炫耀,拚命的在表面上下工夫,使自己看来更气派此支便博得别人羡慕的眼光。更可笑的是,有些人硬要打肿脸充胖子,才不会觉得自己脸上无光。观察这些人的心态,就能推论他们所做的事情大多虚伪不实。一徒具外表的人,他的内心是无法充实的。这些人和百货公司里穿着貂皮大衣的塑料人,并没有什么差别。还有许多不切实际的人,整天言语不休,说天道地,却没有一句是他做得来的。这种人不知道凡事须从自身做起道理,也不肯花工夫进埋头苦干,一事无成,是预料中的事,因此,一个肯踏实进取的人,才是最可敬佩的。

围炉夜话原文及译文五 分类: 古韵鉴赏 | 被1人转藏 | 2009-07-18 20:13:48

手机口袋:用手机阅读我收藏过的文章?

八O、心胸坦荡可见光明境界,涵养成正气做到勿忘勿助

不忮不求,可想见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养功夫。

[注释]

不忮不求:《诗经》邶风雄雉:“不忮不求,何用不藏。”是说一个人不陷害人,也不希求非分之财,这种人怎么会做出不好的事情来呢?“藏”是美善的意思。勿忘勿助:《孟子》公孙丑:“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这是指养气的功夫必定要把集聚道义当作一件事,但不可预先期望效果,只要心里不忘记由它自然生长就是了,也不要因为气不充足,另外想法子帮助它生长。“正”是预期的意思。

[译文]

由安贫知足,与世无争,不陷害别人,不贪取钱财的态度,可以看到一个人心境的光明。在涵养的工夫上,既不要忘记聚集道义以培养浩然正气,也不要因为正气不充足,就想要尽办法帮助它生长。

[评语]

孔子在《论语·子罕》篇中说子路为人慷慨尚义,子路穿着破旧的袍子,和穿了皮袍的富贵中人站在一起时,他没有一点儿自卑感,丝毫不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种气魄不容易养成,必须要有真正的学问和气度才行。因此,孔子引用《诗经》邶风雄雉章中的两句话称赞子路,也告诉我们子路为什么能做到,就是这四个字:“不忮不求”。

大家都知道“不求”——凡事都无所求。什么是“不忮”呢?以现代的观念来解释,就是内心一片坦荡。你地位高、有钱,但是你是人,我也是人,并没有把功名富贵和贫同之间分等,都一样看得很平淡,自然不会因忌妒而陷害别人了。以此待人处世,“何用不藏”?怎么会做出不好的事情来呢?哪里会行不通呢?有这种心理,自然就气度高远。所以说培养气质,不是外表的服饰可以培养出来的,要在内心具备这种修养,才是一个坦荡的君子。因此,一个人不忮不求,才能见出他内心的光明心境。

孟子谈到如何培养浩然之气时,曾经举了一个例子:宋国有个人忧愁他的禾功不长大,就把苗根拔高起来。他精疲力竭地回到家里,告诉家人说:“今天累死了,不过,我也帮助苗长高了!”他的儿子跑去一看,那些稻苗都已经枯稿了。

这就是“揠苗助长”的故事。孟子利用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一般人养气,不像宋人那样帮助禾苗生长的实在很少。有的人认为养气没有益处而丢开它,这就等于种田却不替苗耘草,最后仍然得不到效果一样。有的人养气未成,却硬要帮助它速成,这就和拔苗助长一样了,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害了它。因此,想涵养我们那股浩然之气,千万不要忘记把聚集道义当作一件事,更不要忘记记它自然生长。也不要因为它不够充足,就想助长它。因为这浩然的正气,是集聚平时所为的一切道义,从内在发生出来的,并不是在外面窃取一两件偶然合于道义的行为就能得到的。所以说“勿忘勿助”是形容涵养的功夫。

八一、求其理数亦难违,守其常变亦能御

数虽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数亦难违;变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无失,变亦能御。

[注释]

数:运数。理:合于万事万物的道理。常:常道。

[译文]

运数虽有一定,但君子只求所做的事合理,若能合理,运数也不会违背理数。凡事虽然应该防止意外,但君子如果能持守常道,只要常道不失去,再多的变化也能御防。

[评语]

许多人相信“命运”是个定数。因此,有的人过于相信而不思努力,甚至坐以待毙的。事实上,天下的事情,一切依理而行,只不过有时显而易见,有时却隐晦不明。譬如一个杯子坠地,你若能及时用手接住,杯子便不会破碎,人的命运也是如此。有的看来似乎很难以转变,却又不尽然。无论显而易见或隐晦不明,总不只说命为定数。所以君子作事,于人求人理,于事求事理,只要不悖理行事,命运的好坏就不值得忧虑了。

世事虽然多变化,但是君子只须守住常道,就能“以常制变”,因为常道是万物的根本。就像万物或飞或跃,暂离地面,也一定要回到地面的道理一样。如果常道偏失了,不必等任何变化,自己必定会先倾覆。因此,君子只知道持守常道,并不惧怕小人诡计多端,也不畏惧世事多变化。

八二、和气致祥骄者必衰,从善者章为恶者弃

和为祥气,骄为衰气,相人者不难以一望而知;善是吉星,恶是凶星,推命者岂必因五行而定。

[注释]

五行:金、木、水、火、土。

[译文]

平和就是一种祥瑞之气,骄傲就是一种衰败之气,看相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并不困难。善良就是吉星,恶毒就是凶星,算命的人哪里必需要按照五行才能论断吉凶呢?

[评语]

我们常说:“和气致祥”,可知一个“和”字,能化解多少干戈。生意人常把“和气生财”挂在嘴边,可知一个“和”字,也能带给人们多少益处。一个人能常保中和之气,既不会遇刚而折,也不会太柔而屈;既不会遇骄而覆,也不会太虚而穷。能够常保这种“和气”,生命便如源源活水,这当然是一种吉祥之气了。而骄傲的人即使处在富贵也不长久,因为他盛气凌人,必定导致衰败,所以说“骄是衰气”。善于看相的人,一望可知,自然能推断一个人的祸福了。

要论断一个人的吉凶,不必从五行去推断,只要看他行善或是为恶就知道了。从“水流湿,火就燥”的道理来看,行善的人必能得到拥戴,为恶的人必定遭人唾弃。因此,行善的人是吉星,为恶的人便是凶星,想推定吉凶,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依据。

八三、人生不可安闲,日用必须简省

人生不可安闲,有恒业,才足收放心;日用必须简省,杜奢端,即以昭俭德。

[注释]

恒业:长久营生的产业。放心:放逸的本心。

[译文]

人活在世上是不可闲逸度日,有了长久营生的事业,才能够将放失的本心收回。平常花费必须简单节省,杜绝奢侈的习性,正可以昭明节俭的美德。

[评语]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意思是说,做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我们放逸逃失的本心收回来。孟子又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读书人不必要有长久营生的产业,却必须要有追求学问道德的恒心。而一般老百姓呢?当然就必须要有“恒产”了。人不能无所事事地过日子,安闲逸乐的日子过得太久,心也会丧失掉的。大人常常骂小孩:“心都给玩掉了!”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才有目标,心才能安定下来。我们这颗心,才不会如脱缰的野紧,乱跑乱闯。有的人要他过安闲的日子,他还不愿意呢!因为他受不了“不用心”的日子,这种人常常会讥笑自己是“劳碌命”,以另一个观点来看,能为工作而劳碌,有时也未尝不是一种神气。

日常生活的花费,愈简单愈好,因为人的欲望永远不会满足,一旦陷入,就很难自拔了。粗荼布衣不但无损我们的人格,更可以见出一个淡泊宁静的心胸。而节俭朴实,永远是值得令人称许的美德。现代人似乎都很怕穿得“寒酸”,惹人笑话,其实,以现在的生活水准来看,穿着寒酸倒是很少见的,反而内心“寒酸”的人愈来愈多。舍不得衷心赞美他人,舍不得为别人牺牲一点,这种内心的“简省”,才是值得大家深思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01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10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87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1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22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05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29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42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93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27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83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0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1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4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1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7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完整"围炉夜话"责人先责己,信己亦信人「心为主宰,死留美名」卷四 八四、秤心斗胆成大功,铁面铜头真气节 成大事功,...
    汉唐雄风阅读 1,374评论 0 2
  • 完整《围炉夜话》持身贵严,处事贵谦「财要善用,禄要无愧」卷二 四三、持身贵严,处事贵谦 严近乎矜,然严是正气,矜是...
    汉唐雄风阅读 683评论 0 2
  • 《围炉夜话》全文及译文 围炉夜话 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
    汉唐雄风阅读 1,655评论 0 2
  • 完整《围炉夜话》博学笃志,切问近思「神闲气静,智深勇沉」上卷一 《围炉夜话》全文及译文 围炉夜话 寒夜围炉,田家妇...
    汉唐雄风阅读 1,263评论 0 4
  • 11.22号漕河泾第一次参加读书会,会后拿了一本思考的艺术,被它白色封面,简单的设计吸引住了。经过几天的阅读,对该...
    平平无奇小个子阅读 1,38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