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人物分析——宋江
梁山泊的头领先后有三个,分别是王伦,晁盖和宋江。宋江就是最后起义时的头领。他的这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
对于宋江来说,他最大且自始至终的理想是在朝廷中谋得一官半职。但他的仕途也很不顺。古代的政府职位分为两种,官和吏。当时朝廷奸臣当道,想做官不送礼是不可能的,而宋江家里是种地的,没这个钱。但做吏就会背锅,只要出了问题,轻则刺字发配边疆,重则抄家杀头。但他还是执着的要当吏,为了不连累家里,让父母开除自己族籍。这种对官职的追求也是最后悲剧结局的一个原因。在朝廷有招安之意时,梁山泊里有不少好汉都反对,但他还是欣然接受,最后却被利用,成为腐朽朝廷的走狗,最终被毒酒所杀。
纵观整部作品,宋江体现出了智商高,情商高的特点。他不吝啬金钱,在与武松,李逵初次结交时,都花了十余两银子吃酒。他在适当的时候施展善意,笼络人心。晁盖劫了生辰纲后,他抓紧时间通风报信,放走了晁盖一行人。但他也不故作清白,收下了一根金条,赢得了好汉们的信任。但是在需要的时候他也不会心软,部分梁山好汉被逼到上山也是被他坑害。
宋江对于自己人物形象的表现也是十分缜密的。在当一个小吏时,他“平生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霍,视金如土。人问他求财物,亦不推脱,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以卑微的小吏身份,成为及时雨名震江湖。这样的他绝不会是“逼”上梁山。事实也应证了这一点,宋江潜逃后直到在浔阳楼写反诗后才上了梁山。他逃跑的空间一直是很宽裕的。
那他为什么要寻求起义造反呢?我们看一下他写的反诗:“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抱怨仇,血染浔阳江口。”“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夫。”这两首诗词中蕴含着无限的远大抱负,这小吏之位完全是无法满足他的。为了谋得更多,他带着梁山泊两破童贯,三破高俅,却放走了贪官污吏,最终如愿以偿成为节度使。他心中始终都有着“忠君”的思想,对统治阶级意志抱有美好的幻想,“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导致了他最后的失败。这本书的导读中也告诉了我们这些。我们要注意到作者思想的局限性。
对于宋江,与其说他造反被招安,不如说他从未造反过。而梁山好汉们,也只是好汉,不是替天行道的英雄。
初二(2)班 刘玮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