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一字经典主题写作第7期“静”。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嘀嗒嘀嗒嘀嗒”,时钟不紧不慢的旋转着,就像这光秃秃的日子,循环往复地过着。买这时钟时,商家明明宣传说是静音的,可如今这满屋子里只能听到时钟的脚步声。
罢了,或许也不是时钟的错,只是这屋子里太过安静了。
从送完孩子回家之后,就进入这安静的时空。
躺进热乎乎的被窝,一个人安静地刷着群消息,只看不回,不开消息提醒也不参与聊天,只是默默旁观别人的热闹与精彩。
“滴-滴-滴”,厨房传来除时钟之外的短暂响声,是煎药壶完成任务了,向老母鸡似的找我邀功呢!只是这一碗药可没有鸡蛋那么美味,得先准备好消苦的水果才能开始喝,闭目屏息大口灌下半碗,赶快把水果塞进嘴里,再喝杯水漱漱口。剩下的半碗等下午用微波炉热热再喝,因为碗太大,一口气喝完担心把肚子撑爆炸。
这毛病不能久坐、久站,也不能久躺,既然从被窝里爬出来了,就顺便活动活动吧。练练医生推荐的康复操,因为已经把动作练熟了,就不用再打开视频参照学习,心里默默数着节奏,安安静静把操练完,像一个静音的机器人,没有声音,也没有感情,只是机械地重复着每一个动作。
锻炼一会,活动得差不多了,再稍微做点家务活。一次不能做多了,只是扫个地或者洗个衣服,偶尔能听听洗衣机快速旋转的哐哐声,顺便羡慕一下它那旺盛的生命力。
羡慕完洗衣机,继续拖着“老态龙钟”的躯壳钻进被窝,又该躺着了。从床头拿起昨天看到半截的书,找到书签,接着读下去。徜徉在静谧的书乡,逐渐忘记身在何处,甚至连时钟的声音也听不到了。
曾经忙碌的日子中,最渴望有一段如此清静的时光,可以专注地读书,任性地码字,却常常求而不得,只能忙里偷闲、见缝插针地读一点、写一点。如今终于有了大把的安静时光,却也不能一直看书。手举得累了,脖子躺得酸了,就得停下来歇一歇。
中午随便把冰箱里的剩饭剩菜热一点,就算完成了午餐打卡,进入午睡环节。不用多说,午睡同样是安静的,除了街上偶尔传来的叫卖声,以前觉得很烦,现在却是感谢这些叫卖声让我体会到一点人间烟火气。
午睡起来又该喝剩下的半碗药了,再做做康复操活动活动。然后打开手机听听齐帆齐老师讲的写作课,这也是一天中唯一有人声的时候,听着齐老师温柔的声音,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感到有人陪伴,仿佛空荡荡的心灵突然回归了灵魂,有了气息,有了温度。
听完课记完笔记,收拾一下就该去接孩子放学了,安静的时光点下了暂停键,晚上将短暂回归两个人的“热闹”生活。
安静,明天继续。
我这个人生性孤僻,不喜欢人多,不喜欢热闹。
幼儿园时给女儿开家长会,一屋子小朋友叽叽喳喳的,感觉脑袋都快爆炸了,好佩服幼儿园老师可以天天与这热闹共处;跟婆婆出去玩时,她总是喜欢往广场舞、大秧歌跟前挤,我和女儿就找个清静地方远远地等着她;就连工作的时候,也是喜欢自己带着耳机听歌或者听课,不愿跟别人聊天闲扯。
晚上回家,女儿喜欢用手机听故事,老公喜欢用手机看视频,其实人家开的声音也不大,但两个声音同时响我就受不了。因为白天工作没时间,晚上就想安安静静看会书。可能是我专注力不行,手机响着我就读不进去,总是想方设法忽悠女儿关手机。但是她关掉手机又无聊,就开始东一句西一句的跟我聊天,这下子更没心思读书了。
那时候就想,如果老公上班女儿上学的时候,我可以不用工作,自己在家安安静静地看会书该多好。
常言道“过犹不及”。以前总是渴望有一段安静的时光,可以不受外界干扰地读书、码字;如今真的拥有了大把大把、无限重复的自由时光,却手足无措地被安静吞噬,如滚雪球般被安静裹挟着向前翻滚,看不清前路也控制不了方向。
以前渴望的安静是自由、专注、不受外界操控;如今的安静却让我茫然、焦虑和不知所措。
生活,平平常常就挺好;时光,热热闹闹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