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昨晚去世,走时心静如水。我于今早重生,来时心怀暖阳。仅一夜之隔,我的心竟判若两人。
我要做一个俗不可耐的人。好吧,让我痛苦的是我二十岁了,我依然没有走出十四岁的窘迫。眼界的开阔伴随着欲望的膨胀。让我在很多无可奈何的时刻世俗的要死。
小时候总想着等我长大了情况就会变好,我会努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会乐观且自信,我会热爱生活。
谁耻笑我的执着
谁把岁月蹉跎
谁心已经成魔
谁低头只沉默
谁平躺在轨道
换温暖魂魄
关乎贫穷的记忆,倒不是吃不饱穿不暖。相比对富足物质的渴望不如说让我难以忍受的是清苦的自尊。
我对雨天喜爱不起来,除了因为恋爱的缘故。南方的雨天总是多的多的像长大后遇见不如意的事情。破洞的鞋子,尽可能在泥泞坎坷的路上寻找平坦的落脚处,企图让意料之中鞋子湿透的结局来得晚一些。雨声不停,老师讲课的声音也不停,脚在满是水的鞋子里发胀,度过一个下午,一个晚自习。
回家要小心翼翼,不要把鞋子弄得更湿。到家要用湿巾把鞋子里的雨水吸干,吹风机烘干湿了一个下午和一个晚上的鞋子散发出的味道,也是充斥着整个青春期贫穷的味道。
如果贫穷还是一种声音的话,那一定是喋喋不休的抱怨和相互埋怨,妈妈会责怪爸爸的无能,爸爸责怪孩子不听话,孩子会责怪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给自己买一双新的鞋子。
家里的每一个人有声无声的抱怨这该死的雨天。
我立志不要成为那个在雨天抱怨的人,我现在在的城市再也没有讨厌的湿冷和阴雨连绵。但是我依然窘迫。我依然要妈妈解释我要钱拿来干嘛干嘛的用处,忍受着彼此互相抱怨的声音。
如果没有见过别人家的孩子备受关爱,举手投足的洒脱,我本来可以忍受精打细算的生活方式。
贫穷不是任何人的错,家庭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努力的生活。在某些程度可以锻炼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但是相比获得的这些,孩子失去的自信和敏感脆弱的内心,父母失去的浪漫和年轻的抱负,找谁负责?
我从不感激这些生活中的磨难,谁不想做自己呢?可是做自己是一件需要可持续发展的事。社会没有义务去惯着你,养活你,哪怕你文艺得飞上天,你总得回到地面吃喝拉撒的时候。“感性与理性”为了获得靠谱的自由,为了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要花时间准备。
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发现这么多年困扰我使我心烦意乱的是,我根本还没有能力过上自己的生活。人生如逆旅在某一刻会涌起一种想逃跑的冲动。那一刻,你不想上班,不想努力,不理睬社会,不关心人类,不要求鲜花赞美,不在乎诋毁,只想放弃一切。
然后我告诉我自己,要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去信仰,让生活自然进展,好好感受,开心的时候感受快乐,痛苦的时候就放肆悲伤。无论如何生活都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