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之前一直很想看的《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书很短,才三个篇章,所以阅读的时间不会很久。但由于内容有点沉重,不建议你在零碎时间凑着看,也不适合为了娱乐打发时间而看。如果你有一个周末的下午,想了解这个世界的背面,可以看一下。
这本书有点像纪录片《二十二》,它的沉重感不是扑面而来的,而是如雨后从屋檐边缘不断往下低落的雨滴,一点点,持续的,敲打你的心情,这雨滴看起来清澈无害,但是让地面蒙上灰尘的就是这些雨滴带来的。
林奕含是这本书的作家,26岁就因为抑郁症了断自己生命的年轻作家,她的第一本书也是留给这个世界唯一本书——《房思琪的失乐园》是根据她真实故事改编的。房思琪13岁被自己补习老师性侵了,然后一直持续到高考之前,也最后因此得了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当身体承受太痛苦的时候,灵魂就会出现分离的现象,假装这些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就像夜里大雨滂沱,将一切的痕迹冲刷进下水道。为了摆脱这个痛苦,房思琪无数次告诉自己,老师爱自己,自己也是爱老师的。
这本书让我看得最揪心的不是把那个残忍的过程直接呈现出来,而且看到一个美好纯真的少女,给这个噩梦试图罩上一层文学色彩的美好,在房思琪敏感又细微的观感下,这个世界任何的物质都是有自己的存在的呼吸方式,除了自己,好像一切都比她热闹,比她有活力,比她更值得有生存的意义。而她连孤独,都比任何人的孤独都要孤独。
看到这里,就发现有人评价说:“这个女生接受的教育都白接受了吗?书籍没有告诉她真正爱情长什么样子吗?”。
这种言论真的让我觉得很可怕。首先接受了教育不代表接受了性教育,没有任何一本文学书会标榜自己解决了真正爱情的问题也没有这个义务。其次从时间上来看,假如说林奕含发生这件事情的时候也是书中房思琪的13岁,那也就是2004年,台湾性教育还没有得到广泛且有效的普及,以至于林奕含的父母(知识分子)会说“性教育是给需要性的人”。
因此要知道,如果只有千分之一种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女孩愿意被人持续强奸,坠入深渊,毁了自己的人生。更何况是一个从小热爱阅读各种文学名著,读书成绩优异,如玫瑰般美丽纯真少女,等待她不应该是“”被精神病困扰”的短暂人生。
这本书主要涉及的三个女性人物,房思琪的在被性侵的那一刻,那就被推进了永久的黑洞,那么其他女性就幸运得多了吗?
房思琪的“灵魂双生子”刘怡婷,两个人从小就认识,聊文学聊婚姻。当知道房思琪经历的那些痛苦之后,怡婷找到这位老师,要求他把房思琪身上做的那些事情也对她做一次,她说“她被你丢弃在13岁那年,也被我遗忘在13岁,我要躺在那里等她,等她赶上我”,然而李老师用脚踢中怡婷的喉咙说“你撒泡尿看看自己的麻脸吧,死神经病母狗”。样貌的标签是居然是她没有成为李老师目标的“优势”,这就是另样的讽刺和暴力。而房思琪和刘怡婷最爱的邻居知心姐姐——伊纹,长期受到丈夫的家暴,最后因此失去自己的第一个孩子。
从性暴力到性别暴力,“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单独完成的,而是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不仅仅只有一个李老师,他的其他拥有共同“嗜好”补习课的同事,还有帮助他把女学生带上公寓的班主任,在讨论女学生被老师性侵文章下面对被害者指指点点的人,甚至施暴者家人的漠然和理解....都是把这些暴力再次升级的“同谋者”。最后刽子手们齐聚,戏笑地说道“读文学读到发疯了”。
林奕含深受抑郁症的折磨,没办法修完大学课程,没办法工作,连文字都没办法看。她曾在自己的婚礼上曾用20分钟为精神病去污名化,抑郁症不是一个可以轻易遗忘和摆脱的事情,所以不要夸大抑郁症对于创作者的美感,也不要小看抑郁症对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天翻地覆的改变。
新人在《新约圣经》中是new man,林奕含说:“如果我可以,并且能够是一个新的人,我希望成为一个对他人的痛苦有更多的想象力的人。”
也许在这本书里,让伊纹最后遇到了温柔爱惜她的毛毛先生、刘怡婷上大学过上平凡的生活,是林奕含对这个世界其他经历过这些遭遇的女孩的温柔祝愿。她已经没办法一一向那些“等待天使的妹妹”送上自己一百个棉花糖的拥抱了,更没办法阻绝社会上依旧会出现第二个、第N个房思琪,但她通过文字让其他人不用接触,就能幸运地知道世界的性别暴力和无知者的纵容。